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标准 > 普通食品 >

详细内容

【高温举措】中国食品企业,如何做好虫鼠害控制工作?

2025-07-09 17:57:10  点击量:

高温酷暑时节,气温攀升、湿度增大,不仅为食品企业的生产环境带来挑战,更成为虫鼠害繁殖活跃的“温床”。

苍蝇、蟑螂、老鼠等在此季节繁殖速度加快,活动范围扩大,一旦侵入食品生产、存储区域,极易污染原料与成品,引发食品安全风险。因此,食品企业需针对性强化虫鼠害控制措施,结合高温环境特点筑牢防控防线。

 
 
 

一、高温下的建筑设施防护:堵住“入侵通道”

 
 

高温天气下,建筑材料易因热胀冷缩出现缝隙,为虫鼠害提供可乘之机。强化建筑设施防护,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点:

1.墙体与地面:严防细微缝隙

高温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地面膨胀变形,需每周检查墙体裂缝宽度是否超过6mm(老鼠可通过此尺寸缝隙进入),地面是否因积水或沉降出现凹陷。

建议采用环氧树脂地坪等无缝地面材料,既便于清洁,又能减少虫鼠藏身空间;对发现的裂缝,及时用防火泥或密封胶封堵,避免成为虫鼠“绿色通道”。

2.门窗与通风口:强化双重屏障

门窗:

高温时门窗频繁开关,需确保门缝金属踢板高度不低于300mm,防止老鼠啃咬;

纱窗网眼保持0.6mm×0.6mm以下,定期检查是否因高温老化破损。

对外大门可升级风幕机(风速需达7-8m/s以上),配合塑料软帘形成双重阻隔,减少热空气带入的昆虫。

通风口与排水口:

高温环境下,通风口易成为鸟类、昆虫的“避暑通道”,需加装可拆卸清洗的防护网(网眼≤10mm);

排水口需同时安装防虫地漏和防鼠网,尤其餐饮业厨房、车间排水口,每日检查地漏密封性,避免蟑螂、老鼠顺着湿热的下水道侵入。

 
 
 

二、清洁卫生升级:切断“食物来源”

 
 

高温加速食物残渣腐败,气味对虫鼠的吸引力呈几何级增长,清洁卫生需从“日常维护”升级为“动态管控”:

1.日常清洁:高频次、无死角

生产车间、仓库等区域每日至少清洁2次(班前、班后),重点清理设备缝隙、货架底部的面粉、油脂等残渣——这些在高温下2-3小时就会滋生细菌,吸引果蝇、蟑螂。

例如面包厂的搅拌机、烤箱,需用高温蒸汽清洁内部残留面团,避免发酵异味扩散;地面可采用“先冲洗、后消毒”模式,使用食品级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抑制微生物滋生。

2.垃圾处理:“即产即清”防发酵

高温下垃圾存放超过4小时就可能散发酸腐味,需将垃圾处理频率从“每日1次”提升至“每日2-3次”。

垃圾桶必须使用带盖密封款,且远离生产区(至少10米以上),存放点每日用杀虫剂喷雾消毒;

生鲜垃圾需单独用防渗漏袋封装,及时交由专业机构清运,避免蚊蝇在高温中滋生。

3.深度清洁:聚焦“隐蔽死角”

每周对天花板、设备内部、墙壁角落等“高温隐蔽区”进行深度清洁。

例如肉类加工厂的冷库与车间连接处,高温与低温交替易凝结水汽,需用干布擦拭防潮,避免霉菌滋生吸引啮齿类;仓库货架底部可采用“移位清扫”方式,清除堆积的灰尘和碎渣,防止成为蟑螂卵鞘的孵化地。

 
 
 

三、监测与快速响应:紧盯“活跃信号”

 
 

高温下虫鼠活动频率较常温提升30%以上,需加密监测密度,确保“早发现、快处理”:

1.监测点布局:覆盖“高温活跃区”

在生产车间角落、仓库入口、垃圾房周边等区域,将粘鼠板、捕虫灯的设置密度提高50%(如大型仓库每8-10米设1个监测点)。

捕虫灯需选用防高温型号,避免灯管因环境温度过高损坏;

粘鼠板需定期更换(高温下粘性易下降,建议每3天更换1次),并在背面涂抹防水胶,防止地面潮气影响效果。

2.数据追踪:建立“高温预警线”

每日记录监测设备捕获数据,当捕虫灯单日捕获果蝇超过10只、粘鼠板出现新鲜鼠迹时,立即启动预警。

例如糕点车间若连续2天发现蚂蚁活动,需追溯原料存储区是否因高温导致糖浆泄漏,同步对地面缝隙注射杀蚁药剂,切断蚁群扩散路径。

3.消杀适配:避开高温“副作用”

高温下化学消杀需调整策略:选择耐高温药剂(如微胶囊剂型杀虫剂),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药效挥发;

消杀时间选在清晨或傍晚(气温低于30℃时),减少药剂对操作人员的刺激;

使用诱饵站时,需在内部加装防水隔板,防止高温雨水渗入导致诱饵霉变失效。

 
 
 

四、体系与应急:筑牢“长效防线”

 
 

高温环境下的虫鼠害控制,需以完善的体系为支撑,兼顾常态化管理与应急处置:

1.动态检查机制

建立“每日巡查+每周专项检查”制度:

每日重点检查排水口防鼠网、风幕机风速、垃圾桶密封情况;

每周组织专业人员对建筑设施进行“热胀冷缩专项排查”,尤其管道穿墙壁处、空调外机周边等易被忽略的缝隙,确保无新的入侵通道。

2.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高温下可能出现的“突发虫害”(如暴雨后下水道蟑螂大规模爬出),提前储备应急物资:

包括便携式捕虫器、速杀型杀虫剂、临时防护网等。

一旦发现集中入侵,立即隔离受影响区域,用压缩空气喷雾器对缝隙喷施药剂,2小时内完成初步控制,48小时内跟踪消杀效果。

3.人员培训强化

对员工开展高温虫鼠害识别培训,重点讲解蟑螂卵鞘(褐色、长约1cm)、老鼠粪便(黑色、米粒大小)等典型痕迹的识别方法,鼓励一线员工参与“随手拍”报障——例如车间工人发现地面有新鲜鼠粪,可通过内部系统即时上报,形成“全员防控”氛围。

 
 

总结:

 
 

高温酷暑虽让虫鼠害防控难度升级,但只要抓住“环境管控、源头阻断、快速响应”三个核心,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食品企业需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将防控措施与高温环境适配,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也为生产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来源:食品论坛论坛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