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测试技术】中国食品午餐肉罐头工艺配方
2025-10-28 19:12:43 点击量:
  1.原料处理 选用去皮剔骨猪肉,去净前后腿肥膘,只留瘦肉,肋条肉去除部分肥膘,膘厚不超过2cm,成为肥瘦肉,经处理后净瘦肉含肥膘为8%~10%,肥瘦肉含膘不超过60%,在夏季生产午餐肉,整个处理过程要求室内温度在25℃以下,如肉温超过15℃需先行降温。   2.腌制 净瘦肉和肥瘦肉应分开腌制,各切成3~5cm小块,分别加入2.5%的混合盐拌匀后,放入缸内,在0~4℃温度下腌制2~4h,至肉块中心腌透呈红色,肉质有柔滑和坚实的感觉为止。   3.预调理工艺 (1)午餐肉 1)绞肉斩拌:净瘦肉使用双刀双绞板的绞肉机进行细绞(里面一块绞板孔径为9~12mm,外面一块绞板孔径为3mm),肥瘦肉使用绞板孔径为7~9mm的绞肉机进行粗绞。 将全部绞碎肉倒入斩拌机中,并加入冰屑、淀粉、白胡椒粉及玉果粉进行斩拌3min,取出肉糜。 2)搅拌:将上述斩拌肉一起倒入搅拌机中,先搅拌20s左右,加盖抽真空,在真空状态下搅拌1min左右。若使用真空斩拌机则效果更好,不需真空搅拌处理。 3)装罐、排气及密封:可采用不同规格罐形,如内径99mm、外高62mm的圆罐,装397g,不留顶隙,然后排气及密封。   4.杀菌、冷却 根据不同产品采用不同杀菌公式杀菌,上述罐形按如下杀菌公式杀菌后及时冷却,经保温实验后检验,入库存放。 杀菌公式为15min-70min反压冷却(反压1.5kg/c㎡)/121℃   反压冷却操作:杀菌完毕在降温降压前,首先关闭一切泄气旋塞,打开压缩空气阀,使杀菌釜内压力保持稍高于杀菌压力,关闭蒸气阀,再缓慢地打开冷却水阀。当冷却水进釜时,必须继续补充压缩空气,维持釜内压力较杀菌压力高0.21~0.28kg/c㎡。随着冷却水的注入,釜内压力逐步上升,这时应稍打开排气阀。当釜内冷却水快满时,根据不同产品维持一段反压时间,并继续打入冷却水至釜内水注满时,打开排水阀,适当调节冷却水阀和排水阀,继续保持一定的压力至罐头冷却到38~40℃时,关闭进水阀,排出釜内的冷却水,在压力表降至零度时,打开釜盖取出罐头。   冷却的方法,按冷却时的位置可分为釜内冷却和釜外冷却;按冷媒介质,可分为水冷却和空气冷却。空气冷却速度极其缓慢,除特殊要求很少应用。水冷却法是肉类罐头生产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其又分为喷水冷却和浸水冷却,喷水冷却方式较好。对于玻璃罐或扁平面体积大的罐型,宜采用反压冷却,可防止容器变形或跳盖爆破,特别是玻璃罐。冷却速度不能过快,一般用热水或温水分段冷却(每次温差不超过25℃),最后用冷水冷却。冷却必须充分,如未冷却立即入库,产品色泽变深,影响风味。肉罐头冷却到39~40℃时,即可认为完成冷却工序,这时利用罐体散发的余热将罐外附着的少量水分自然蒸发掉,可防止生锈。   5.检验与贮藏 罐头在杀菌冷却后,必须经过成品检查以便确定成品的质量和等级。目前我国规定肉类罐头要进行保温检查,其温度为(37±2)℃,保温7昼夜。如果因为杀菌不充分或其他原因而有细菌残留在罐内时,在此温度范围,就会繁殖起来,使罐头变质。在保温终了,应对全部罐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罐头密封结构状况,罐头底盖状态;用打检棒敲击声音判断质量,最后将正常罐与不良罐分开处理。   罐头经检验合格后,在出厂前,一般还要涂擦、粘贴商标和装箱。罐头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10℃,不能高于30℃,也不要低于0℃。贮藏间相对湿度应在75%左右,包装纸箱应避免与吸湿的或易腐败的物质放在一起,防止罐头生锈。 猪肥瘦肉30kg,净瘦肉70kg,淀粉11.5kg,玉果粉58g,白胡椒粉190g,冰屑19kg,混合盐2.5kg(混合盐配料为:食盐98%,白糖1.7%,亚硝酸钠0.3%)。  
文章来源:肉制品联盟,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