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执法 >

详细内容

2004年白砂糖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100%

2005-01-20 09:23:09  点击量:

  白砂糖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调味品之一,是人体所必需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可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因此白砂糖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食用安全和卫生,是国家质检总局质量跟踪监督抽查的产品。

    继2004年对食糖产品(白砂糖、赤砂糖、绵白糖)实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后,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又对白砂糖产品主要产区的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查。本次抽查了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4个省、自治区61家企业的61种产品,经检验全部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

    抽查结果表明,由于对食糖产品实施了国家监督跟踪抽查,促进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中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保持稳定。产品不但砷、铅、铜等重金属,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螨等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表明这些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等一般都能保证这些项目符合要求。产品的蔗糖分(总糖分)也全部达到标准的要求,产品质量状况令人满意。

    但抽查结果也不难看出,部分产品色值虽合格但仍偏高,特别是与国际先进的食糖出口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白砂糖主导产品为一级白砂糖,按国家标准规定色值应≤170IU,而国际消费成品糖的色值一般小于45IU的精制糖或小于100IU的优级糖,本次抽查有19种产品色值在150IU~170IU之间,其中有2种产品达170IU,在一级糖色值合格的边缘。造成色值高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甘蔗砍割后存放时间过长;糖浆质量较差;种子质量不好或回煮的物料质差量多;煮糖操作不当。

    另外,此次抽查合格率高的原因除食糖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之外,还与食糖的生产原料甘蔗刚下来,刚进入2005年糖季,大部分小企业尚未正式生产,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将重点对这部分小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根据本次抽查结果,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本次产品合格的企业特别是质量好的企业进行宣传表扬,并进一步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食糖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白砂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红榜

白砂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商标

规格

生产日期

1

龙州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龙州糖厂

龙田

50kg/袋

2004-11-16

2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伶俐糖厂

伶俐

50kg/袋

2004-11-07

3

广西来宾东糖桂宝有限公司

桂宝

50kg/袋

2004-11-17

4

横县桂冠糖业有限公司(谢圩分公司)

俊牌

50kg/袋

2004-11-30

5

广西隆安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蝶花

50kg/袋

2004-11-29

6

雷州市凯基糖业有限公司

雷城

50kg/袋

2004-12-02

7

云南德宏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芒市糖厂

云龙

50kg/袋

2004-12-07

8

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

山蜜

50kg/袋

2004-11-11

9

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

石花

50kg/袋

2004-11-05


注:排名不分先后

正确认识食糖  合理消费食糖

食糖不仅是日常饮食必备的调味品,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体三大营养源泉之一。食糖按颜色可分为白糖、红糖和黄砂糖,其中白砂糖、绵白糖等白糖是主导产品。人们食用蔗糖以后,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热能,维护生理机能,恢复体力,解除疲劳。其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食糖是人体最经济、最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

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围绕食糖和健康、食糖和疾病的相关性等诸多问题一直存在着误解。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近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报告提出以下观点:

一、糖不会使人肥胖。

事实上,一些富裕国家常见病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多的人比吃糖少的人更不容易得肥胖症。而且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糖的甜度导致食欲增加,事实正相反——人体通常对碳水化合物和糖比脂肪类食品有更强的食欲减低反应。任何形式的能量过分摄取均会导致肥胖症,保持能量平衡是预防的关键,所以说糖本身导致肥胖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是不正确的。

二、糖不会造成糖尿病。

进食碳水化合物以后,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这些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他持续体力活动的营养物质的进食。糖的血糖指数仅是中等水平,一般可适量进食。常见病学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正在经历迅速的文化及传统饮食习惯改变的人群中均有很高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发病率。毫无疑问,这里有遗传的因素,虽然确切的遗传模式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导致肥胖症的食谱及生活方式很明显地会增加发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危险。

三、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并没有人体内转换成脂肪,多数人食谱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摄取量成反比关系,而且没有显示因为蔬菜、水果及经适当处理的麦片长期消费量的增加而造成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上升会使甘油三酸脂含量大幅度提高。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没有显示蔗糖与冠心病病原有因果关系。

四、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

    调查研究显示,含糖量高的食谱中,只有纤维素的摄取量略有减少。事实上,吃糖多的比吃糖少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达到必需维生素及矿物质建议进行食量的水平。

五、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

    经过广泛及深入地审核会议提供的有关糖和行为的科学文献,FAO/WHO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支持食糖会对儿童的行为或认识能力有任何明显不利影响的说法。

六、吃糖会导致龋齿,但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

含糖及淀粉的食物很容易被淀粉主酶及口腔内的消化菌所分解,由此产生的酸会增加龋齿发生的机会,但是这些碳水化合物对龋齿的影响取决于食品种类、进食频率、口腔清洁度、氟化物的获取、唾液功能及遗传因素等。控制及消除龋齿的预防计划应着重于氟化处理及足够的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独依靠减少糖的摄取量,也就是说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减少某种食物的摄取对预防龋齿更有效。

基于以上诸多发现及论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糖是人们食谱中极有价值一部分,它是一种美味、廉价的能量来源,并帮助许多食品变得更为可口。总之,适量地摄取糖完全符合健康的食谱,试图将食糖的进食限制在低水平(小于总能量摄入量的10%)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一种浪费时间、精力及破坏消费者良好意愿的行为。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人们正确地认识食糖,充分地享受食糖。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