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

详细内容

今年早稻市场:国家可能首次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下)

2005-07-13 10:57:25  点击量:

       三、国内稻米市场供需平衡状况
       2005年国内稻米仍然产不足需,但产需缺口大幅缩小,总体仍然供大于求。
       1、我国稻米消费总量基本稳定
       我国是世界是最大的稻米消费国,近年来,一般认为大米消费量基本稳定在19300万吨左右,并有呈逐年下降趋势,稻米消费主要是口粮消费、饲料消费、食品工业消费和种子消费等;稻米的主要消费形式是食用消费,其中食用消费约占总消费量的85%以上。
        从口粮消费来看,一方面,因人口增加而呈刚性增长;另一方面,人均口粮消费水平仍在逐年继续下降,口粮消费基本保持稳中略降的态势。
       其次是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消费呈平稳增长态势。一方面近年由于稻谷播种面积大增种子用量增加明显;由于早籼稻所含淀粉特性,其工业用途越来越广,需求也年年增加;另一方面是饲料消费增加较多,稻米用作饲料消费,尤其是在南方农村有用早米饲喂家禽、生猪养殖的习惯。在稻米价格不好的情况下更是普遍。这次调研中,很多农户明确表示,如果早稻价格过低,就干脆把早稻谷留作饲料。
       2、稻米供应大幅增加
      2005年受国家政策、市场价格影响,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预计播种面积将达到4.5亿亩,预计2005年稻谷产量将达到1.86亿吨,同比2004年的面积4.35亿亩,产量1.78亿吨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在消费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本年度产需缺口约为1000万吨左右,而2003/2004年度稻谷产需缺口为3100万吨;2004/2005年度稻谷产需缺口为1500万吨,产需缺口大幅缩小。如果算上某些情况下品种替代性的话,预计2005年仍呈紧平衡态势,供需大体可以达到弱势平衡态势。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太大,稻米库存分布仍不均衡,不排除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3、库存情况发生积极变化
       由于国内稻米持续多年产不足需,因此国内稻米库存水平下降较大,但目前库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粮食储备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经过此轮粮价大幅波动的洗礼,已经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多级政府储备。就2004年而言,各级政府储备已得到较好补充,特别是地方储备前两年非常薄弱,目前也已经大部分得到充实,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日前,网上有信息称,据全国仓库清查得知,现在全国稻谷库存中有50%以上是早稻库存。04年由于稻谷价格较高,种粮农民存粮不多,基本上都及时出售,只是售粮方式变化明显:集中售粮减少、分散出售增加、对价格预期提高,05年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购销企业商品粮增加,由于04年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价位,除去部分即购即销、以销定购的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外,由于市场价格低迷,很多购销企业积存有大量04年的稻谷。这一点,与我们在04年做早稻市场调查时有很大的不同,由于03-04年期间,稻谷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在我们调查时,几乎所有购销企业都已经把库存商品粮销售一空。但今年却截然相反,几乎每个县都有大量商品粮库存积压,并且存在巨大亏损压力。
        全国库存:据国外有关机构预测,2004/05年度,我国大米期末库存约为3500万吨,比2003/04年度减少1040万吨。预计2005/2006年度末国内大米库存将继续保持在3000-350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在28%左右,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总的来说,当前全国稻谷库存发生明显的积极变化:(1)总量上有所减少。由于连年补充当年的产需缺口,库存总量逐年减少;(2)质量上有较大提高,国家借粮价波动,稻谷丰收之际,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经过积极轮换,增加稻米库存,原有库存多年的陈粮、陈化粮基本处理完毕,轮入的库存粮大多是上市的新粮;(3)分布更加合理、调控更加有力。经过处理,东北库存下降、南方销区库存增加明显,地方储备进一步增强,分布趋于合理。
         四、当前市场分析
  国内早稻、米市场价格在经过03年底04年初上扬,于04年3月中旬达到高点后,一路稳步下探。04年早稻开始收购后,受各方抢购影响,价格有所上扬,04年底九江地区火车板销售价为1580-1600元/吨,早籼米市场批发价格2200元/吨。05年春节前后,市场价格再度有所波动,但是,从05年4月份开始,价格重新下滑。目前,九江早稻到库价格1400元/吨,周边农村上户收购价格1300-1360元/吨,市场早籼米批发价格降为2060元/吨,同比年初下降均达到近200元/吨。大部分主产区早稻价格已经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
         五、2005年早籼稻市场预测
         当前,海南省早稻已经上市,价格尽管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仍达到了1600元/吨以上,但由于其区域特点明显,对国内主产省早籼稻市场影响甚微,可比效应不明显。受高温天气逼熟影响,江西南部已经有少量早稻开镰。我们在长江沿线调研时也看到,部分地区的早熟品种谷粒饱满,预计7月上、中旬即可收割了。预计05年早籼稻市场将与近年有明显不同,存在显著特点:
          1、农民可能增产不增收,惜售心理增强
       2004年国家政策好,天气好,稻谷单产高、价格好,农民收益好。根据我们调查,种植早稻平均每亩收益在200元以上,晚稻收益300元以上。浮梁县的一个种粮大户,种植150亩水稻,纯利润就在50000元以上。但是05年,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20%以上,人工、机器租赁费用也大涨,国家免征的农业税不够抵消农资成本的上涨。还是上面所说的那个种粮大户,05年据测算,单成本就已经同比上年增加了10000多元;另一方面稻谷价格却大幅下跌,现在农民期望的仅仅就是能以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出售余粮,但是按照当前市场行情,如果政府不入市干预,以此价格出售几乎是不可能了。如果开秤价格低于0.70元/斤,农民可能是增产不增收,必会产生很强的惜售心理,等待价格上扬。
        2、粮食购销企业谨慎入市,压力剧增
        由于04年稻谷销售不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损失很大,每吨亏损均在200元以上:早稻上市时积极入市,收购价格均在1400元/吨以上,加上收购费用每吨40-60元,一年利息、保管费100元/吨,以及损耗等。不论早籼稻、还是中晚稻价差均在200元/吨以上!
        以江西省为例,据了解,2004年江西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早籼稻162.5万吨,比上年多收52万吨,平均入库价格75元/百斤,目前仍有58.5万吨早籼稻库存无法顺价销售,也无法及时归还农发行贷款。加上费用和利息,目前这部分早籼稻成本已经超过80元/百斤。这些情况将严重影响到企业对今年早籼稻的收购积极性。
         在我们调查之中也了解到,今年更多的企业都抱着保持谨慎入市的态度,在预案启动之前,随行就市,采取即购即销,以销定购的策略转移风险,如果价格在0.65元/斤以下,企业兴趣才会增加,而且明确表示今年将会特别重视稻谷入库质量。
         3、各级储备对早稻价格拉动影响力减弱 
         早稻在稻谷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常规早稻除了部分直接用于口粮消费外,大部分用于食品加工。少量优质早稻直接用于口粮消费,部分用于与中晚籼稻的掺混。早稻最适合储存,易保管,且经过存储的早稻,更适用于食品的加工。出于保管、轮换等方面的考虑,在各地的稻谷储备中,早稻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各地进行稻谷储备时,要多储一些适合储存的早稻,尤其是南方高温不利保管地区。据称,根据全国清仓查库的结果,目前全国稻谷储备库存中早稻库存已经超过50%。因此05年新增各级储备拉升早稻价格的作用将明显减弱。
       4、05年早稻收购市场价格受政策性因素影响明显。
       在小麦上市之前,有关部门连续两次发出“关于禁止小麦集中轮换出库的通知”,并且于6月24召开会议,宣布增加130亿斤临时储备小麦,并规定了相应的价格,促使小麦市场收购价格随之上扬。同时要求为稳定粮价,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一是各级储备粮的轮换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局。要暂停轮出,把市场空间让给售粮农民。同时对已经轮出的要抓紧轮入,以调节市场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二是要控制库存陈粮的销售节奏,停止库存粮的集中拍卖,为农民售粮腾出市场空间,避免大量集中出库导致价格大幅下跌,损害农民利益。三是要继续积极充实地方粮食储备。龙江200多万吨陈化粮拍卖被推迟、华南市场原定于7月8日18.8万吨拍卖陈稻谷也因此被取消。如果当前稻米市场价格继续下行,相信国家会采取进一步措施,维持稻米价格在相对高位。维护市场稳定。从而对05年早稻收购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左右着市场价格走势。
         5、国家可能首次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
         为促使国内稻谷生产走出低谷,从04年开始,国家连续两年出台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制定相关预案,2004年早籼稻上市后,一方面稻米价格整体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各市场主体因普遍预期后市价格走势较好而积极收购。致使开秤之后,早籼稻价格稳中有升,一直处于最低收购价以上区域,最低收购价预案并未启动。但今年形势截然不同了,当前赣、鄂、皖、湘等早稻主产区市场价格几乎全部处于最低收购价0.70元/斤以下,而且许多去年积极入市收购的粮食企业都有巨大库存积压,面临巨额亏损,05年入市积极性将大受影响。如果完全按市场行情收购,开秤价可能在最低收购价以下。据了解,大部分地区购销企业都准备以0.65-0.68元/斤的价格开秤。而国家为兑现承诺,维护政府威信,势必启动预案。目前各县指定的入市企业都已基本确定,各项调查也正在准备之中。
但是由于是首次启动预案,毫无经验可言。预案如何启动、何时何地、范围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众多指定企业至目前为止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据了解,各企业对于相关细节如何执行并不知情。因此,如果启动早籼稻收购预案,由于此项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影响面宽,具体操作难度大,执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早稻的走势。尤其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6、市场竞争主体增多,农民经纪人更趋活跃。
       市场放开后,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断增多。据国粮局初步统计,全国国有粮食企业34,302个,其他多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企业达到10万个以上。广东、福建等一些放开比较早的省份,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所占比例达到甚至超过80%。同时,各地及时建立了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的管理,规范粮食市场交易行为。江苏省审批各类粮食收购主体5784家,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562家,其他多种所有制主体4222家,多种所有制主体所占比例达到73%。我们调查的各县已经办理的收购许可证中,国有企业也只占少部分,更多的是私营加工厂等。另外在广大农村还活跃着一支经纪人队伍,他们走村串户,形成一支庞大的收购大军,他们一般以比国有企业低2-3 分钱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余粮,加以整理,再送交当地购销企业或销往外地、代购代销。他们收购量占到很大一部分。如果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他们可能随即会以0.67-0.68元/斤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依然有利可图。
        7、如果启动预案,形成不了地区差价,不利于早稻流通。
        当前各主产区早稻价格基本上都在最低收购价以下,但仍有地区间的差价。如果全国同时启动预案,即有可能各主产区早稻收购价均在靠近0.70元/斤以下的区域,那么就没有任何差价,会进一步抑制早稻价格的合理波动,形成不了很好的流通。
         8、天气对早稻市场价格仍有较大影响。
        近日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南部等早稻主产区,持续35℃以上高温,对早稻起到了催熟作用,气象专家预计,受此影响早稻成熟期将提前7-10天,因此近日江西湖南等已有部分地区开镰。由于高温干热天气不利于后期灌浆充实,籽粒逼熟,将影响粒重和产量。因此总产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近期的洪涝灾害天气对中晚稻的种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月上旬以来,由于受强对流天气影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全省有27个县(市)、340个乡(镇)受灾,受灾农田面积344万亩,其中成灾面积257万亩,绝产面积67.4万亩,经济损失惨重;6月中旬以来,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水稻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增产的幅度预计较小,而且局部地区将出现比较严重的减产。广西共有55个县(市、区)500个乡(镇)受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33.09万公顷,绝收面积7.73万公顷。湖南郴州市,强降雨造成该市4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2.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81千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6.306公顷,减收粮食0.125万吨;湖南洞庭湖自5月下旬以来,洞庭湖水位不断上涨,鼠害严重,10万亩丰收在望的早稻等农作物受到啃食,数千亩良田绝收。
         由于今年洪灾覆盖多数水稻主产区,早稻产量预期减少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同时也不利于中晚及一季稻的生长,后期会直接影响到今年籼稻产量。
        综上所述,2005年国内早籼稻产量同比上年仍有所增加,在稻米总体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如果没有大的影响市场的政策出台,预计主产区开秤价在0.65-0.68元/斤之间,开秤时,购销企业入市将相当谨慎,农民惜售心理十分严重,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可能性很大。在预案启动后,市场收购价格可能会逐步向0.70元/斤靠拢,非指定购销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性仍然不高,指定的企业将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质量进行收购。后期走势与预案执行情况如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与天气对中晚稻生长的影响情况也密不可分。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