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推心置腹】中国食品企业【供应商管理,如何发现质量改进的机会?
2024-07-05 13:40:25 点击量:
中国食品企业,质量改进信息及质量改进任务,来源于组织内部和顾客及其他相关方。 最主要的两个信息来源: 1、通过在组织内部产品实现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和分析,寻求改进机会; 2、从顾客及其他相关方那里,获取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改进。 一 顾客和相关方的信息 与顾客有关的信息包括: 对顾客和使用者的调查; 有关产品方面的回馈; 顾客要求和合同信息; 服务系统提供的数据; 顾客抱怨和投诉信息; 与顾客问卷调查、直接沟通的结果; 消费者组织的报告; 各种媒体的报告; 行业研究的结果; 顾客需求的期望和评审; 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资料; 售后服务信息。 以上各类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包括走访、调研、会议或活动。 组织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对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整套程序作出规定。 对于其他相关方有关信息的来源,如竞争对手的分析;法律法规要求及变化;外部环境、资源的影响;对供方过程的验证或鉴定结果等,也应同时给予充分重视。 二 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品指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不合格报告可为总结经验和分析与改进活动提供数据。其中不合格包括产品实现过程的不合格,和支持过程的不合格。 对于那些正常工作中已经得到纠正的不合格的信息,也应该加以重视。这一类数据能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质量改进活动参考。 三 内部审核报告 内部审核是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审核,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内部审核的目的,是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使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和持续有效运行。 内部审核是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的。 审核人员必须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内容包括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所以说也是在寻找改进的机会。 四 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的系统评价。 1、确保持续的适宜性。 适宜性包括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组织自身要求及组织内部产品、过程、资源等变化的要求。 例如,适应法律法规、主要市场、新技术的出现、质量概念及顾客期望的变化等。 2、确保持续的充分性。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必须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开展持续的改进活动。 改进活动不但要求达到策划的结果,也要考虑使用资源的情况,还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诸多未及考虑的活动。 对照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活动贯穿产品实现过程等四大过程。在要素、过程也可能存在不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管理评审,去发现改进的机会和需求。 3、确保持续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 通过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而达到的质量目标或所策划的结果。 包括顾客回馈、过程绩效、产品的符合性等,一系列与体系和产品有关的质量目标的符合性。 管理评审势必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发现体系的不适宜性、不充分性和体系无效或方针目标不切实际,都可能成为质量改进的机会。 五 数据分析的输出 收集和分析得当的资料,可用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用来发现质量改进机会,用来实施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活动。 组织应规定数据收集的种类、项目、内容和要求、频度、数量及收集方式,传递管道和速度,分析及处置方法等细节。 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报括下列信息: 1、顾客满意和不满意信息; 2、关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信息。 例如,产品不合格信息、返工、返修、让步记录、不合格率、售后服务中的产品故障类型和频度等,与产品可靠性有关的数据,以及产品开箱合格率、交货期等资料。 3、过程及产品的特性数据。 例如,过程能力及其变化趋势,产品特性及其变化趋势,预防措施数据,新产品新项目及合同提出的新要求等。 4、供方信息。 对供方提供的物资的检验及使用信息的分析,对其变化情况及趋势的分析。 六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的信息包括: 与市场有关的因素,如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及需求动态; 竞争对手业绩;水平对比活动的结果; 市场评估及战略研究结果; 市场机会、劣势及未来竞争的优势; 产品、过程和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及潜在影响; 市场需求; 有关产品方面的回馈; 故障调查活动。 七 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建立并保存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质量记录是寻求质量改进机会,和支持改进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 必须充分重视对质量记录的开发利用、长期利用、多方位及多层次利用、交叉利用和反复利用,这是因为,质量记录可能提供以下重要支持功能: 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 指引解决问题的途径; 评价解决方案或措施; 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基础; 革新和改造的依据; 追踪历史问题;纵向对比; 多方位交叉信息处理; 寻求改进或发展方向; 多层次评价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及质量水平;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记录里面还存在着一些失败的记录:不合格的记录、已经纠正的不合格记录、实施纠正措施的记录、预防措施的记录以及质量改进过程的记录。 这些记录同样值得重视,它们还具有下列功能: 量度和揭示组织及装备的能力; 提供关于运作条件失控的描述; 提供预防失控的早期预报依据; 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 提高对不合格的反应能力; 避免研究、开发和设计重蹈失误之覆辙; 提高质量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 为质量管理体系发现问题提供指引; 品质预测的依据; 风险分析的参照信息。 八 组织内人员 人力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资源,尤其是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组织里。 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组织,其组织内人员的素质对产品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组织内人员提供质量改进信息的机会和途径,有下列几种: 质量改进活动,主要是TQM活动,如QCC,调查表,意见书; 5S活动,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主题,强化现场管理; 安全教育活动; 培训与教育; 联系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活动; 过程控制,如发现不合格、纠正行动、预防行动以及故障处理等;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参与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活动。 九 过程测量和监控 测量和监控活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量和监控,组织得以及时发现产品、过程和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确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识别改进机会,最终实现产品质量提高及质量改进。 简而言之,一可确保符合性,二可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过程测量和监控为过程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体系的各个过程持续满足其预期目的的能力。 组织应该对各过程进行监控,并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进行测量。 1、产品的测量和监控 组织必须收集、分析有关产品的数据和信息,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 测量和监控的对象,不仅包括最终产品,而且还包括采购和中间产品的特性、过程更改、产品系统配套变化等。 硬件类产品的测量和监控要求,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2、控制供方过程的输入 供方与其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对所采购的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情况及问题的处理情况的评审; 对供方的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对其有效和高效地按期提供所需产品的潜在能力的评价; 检查供方有关顾客满意程度的数据; 对供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定,以确信供方在整个预期供货及合作期间的履约能力; 供方对询价、报价和招投标的反应; 供方的服务、安装和支持能力以及满足要求的历史业绩; 供方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和遵守情况; 供方的物流能力(包括场地和资源); 3、财务测量 财务测量包括: 质量预防及鉴定成本的分析;不合格成本的分析;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的分析;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 从以上各种过程的测量和监控结果中,我们可以较容易发现质量改进的机会,或者识别问题的症结所在。
来源:供应链管理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