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珍贵收藏】中国食品企业【食品标签制作审核】策略!

2024-07-31 19:22:44  点击量:

   做一个标签,不光要悉知7718、28050、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基本的标签要求,还要考虑食品的类别,是否有对应的标准或一些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要求或者公告,打假人还会从标签的所展示的内容、字体、大小、错别字,数据约分等方面向企业发难。随便一点问题抛出来就要让我们头大一圈,即便是对自己产品做到随手拈来,也会出现新的情况。
今天心血来潮,提供些做标签思路给新手朋友们,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
1、拿到一个标签任务,先干嘛?当然是在食品伙伴网的食品论坛里面下载标签审核工具咯(这里感谢食品伙伴网提供的平台分享知识信息)。在食品伙伴网这个网站里面,找到【论坛】,搜索关键词(标签、审核、工具),然后根据食友回复和对比,选择自己适合的工具使用(最好先学习标签标准要求原文,好甄别自己将要使用的工具)。借助工具,一步一步地制作或者审核标签(这些工具是食友们根据标签要求做的表格形式条款,相对于文字更方便查阅,工具用得好,可以解决80%的标签问题);
2、在产品取名称或者输入配料名称时,不要想当然,在食品伙伴网这个网站里面,找到【标准】,搜索一下,相关标准里面的名词解释看一下,有无对应的标准名称,无标准名称,按照标签要求取名称,该展开的就展开,哪怕一个原料也要展开);
3、遇到到配料表要写明添加剂的,注意该添加剂是否可用于标签所标识的食品,在食品伙伴网这个网站里面,点击【数据库】,再点击GB 2760-2024(备注:目前有效版本为2014版)添加剂查询,里面找添加剂的适用范围,注意添加剂的名称和俗称,显示得有的才往标签上写;
4、使用食药同源的或者感觉这个配料是新食品原料的,一定要查一下有无出处,关注薛定谔的狗这个食友的作品,帖子是这个http://bbs.foodmate.net/thread-1112893-1-1.html,可以找到答案(备注:也可以在食品伙伴网数据库的食品原料信息数据库里搜索);
5、再提一句,对于一些不熟悉的配料,要在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督网站(备注,食品伙伴网【食品法规】频道一般均有收录,可以直接查找)查询一下有没有相关公告,是否需要标识含量或者摄入量,或者一些警示用语。这些也是可能造成后续麻烦的地方;
 
6、假如公司涉及一些海外业务,需要外国标签,不要着急,在食品伙伴网上找一下有无相关资料用来借鉴,或者发帖问询一下食友,或者和客户沟通,一般客户会想办法提供模板(备注:出口不是小事,一旦不符合倒是退运或销毁,损失巨大,拿不准的问题建议咨询食品伙伴网合规服务部0535-2129301);
7、标签相关的标准后面有问答环节(可以在食品伙伴网【食品法规】频道搜标准号找到),里面收录了常见的问题回复,仔细看看,能解决剩下20%问题的10%;
8、营养成分的计算,可以使用我这帖子(http://bbs.foodmate.net/thread-1271309-1-1.html)里面的工具,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膳食营养成分》,如果使用成品(加工品),记得记录作为原料的成品(加工品)标签上的信息;
9、多提一嘴,营养成分的计算和修约,还有规定的“0”的界限值,营养项目的总值不能大于每100g或者声称的每份量;
10、28050规定了误差范围,所以计算营养成分的时候需要调整一下系数,哪些可以大的,哪些可以小的,要搞清楚,重要的最好送检一下(送检后得到的数据最好也要调整一下);
最后,如果觉得自己强得可怕,可以去论坛举办得“标签找茬”比赛练手。以后有机会,分享一些应对实例。
作者:食品论坛网友 黑头大王
 
//
食品标签制作及核查经验小结
//

项目

出现问题

主要相关条文

理解、处理、注意

示例

商标

TM/R

 

注册与非注册的关系

 

产品名称

4.1.2条款

4.1.2.1 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4.1.2.2.1 当“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词语)时,应在所示名称的同一展示版面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4.1.2.2.2 当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字号或字体颜色不同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时,也应使用同一字号及同一字体颜色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1.产品名称后面有()解释其真实属性或增加产品类别

2.同一字号及同一字体颜色

产品名称:小淘气(普通型韧性饼干)

产品名称:小淘气

产品类别:普通型韧性饼干

配料4.1.3条款

排序不对

4.1.3.1.2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根据配方计算含量,然后排序

 

名称不规范

4.1.2.1.1 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

4.1.2.1.2 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名称时,应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1.使用供应商提供的名称查标准,是否能找到(有时供应商的名称也不规范,不易拿来就用)。

高丽菜与结球甘蓝,醋与酿造食醋,醋粉与配制食醋

4.1.3.1.3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随后将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在括号内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

1.查复合配料供货厂家的执行标准(可以在标签上找到),再确认(如其标准是否准确、合适)

2.复合配料的名称:企标备案名称,例如某种复合配料备案时名称修改为复合配料I,在标识制作时可以标示为复合配料I,然后展开

1.文蛤精[味精、食用盐、白砂糖、文蛤肉、扇贝粉(扇贝、麦芽糊精、味精)、大米、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料(含大豆)]

2.复合配料I(八角茴香、小茴香、花椒、。。。。)

特别提及的配料无定量标识

4.1.4.1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4.1.4.2 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4.1.4.3 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或成分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标示该种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如特别添加XXX

有一种情况是你添加了某样成分,却无法单独检测出来,最好不要声称了

如:XXX含量XX

多件预包装食品同箱

外包装无小件标识

3.11  若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容器)上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否则应在外包装物上按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不符合3.11那外箱全部标识一遍内部的预包装食品

如:产品A信息

产品B信息

净含量/规格

与名称同板块、忽略字体高度

4.1.5.4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3 的规定。4.1.5.5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标示。

4.1.5.7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大包装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规格。

4.1.5.8  规格的标示应由单件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和件数组成,或只标示件数,可不标示“规格”二字。单件预包装食品的规格即指净含量(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

1.整体包装最好只有一处净含量/规格标识(相同版面除外),注意字体高度。

1大盒2小盒,每盒2袋,每袋10g同种预包装袋装产品

大盒标识:

规格:10克×4或10克×2×2

或400克(10克×4)或400g(10克×2×2)或400克(10克×2+10克×2)

生产者、地址

工厂地址与营业执照地址不符时写错

4.1.6.1 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4.1.6.1.3 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应标示委托单位和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或仅标示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及产地,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1.应与营业执照一致

2.或仅标示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及产地产地是被委托厂商的生产场所地址

委托方:A

地址:A地址

受委托方:B

受委托方地址:B地址

委托方:A

地址:A地址

产地:B地址

致敏原信息

没有标注

7718问答:致敏物质可以选择在配料表中用易识别的配料名称直接标示,如:牛奶、鸡蛋粉、大豆磷脂等;也可以选择在邻近配料表的位置加以提示,如: “含有……”等;对于配料中不含某种致敏物质,但同一车间或同一生产线上还生产含有该致敏物质的其他食品,使得致敏物质可能被带入该食品的情况,则可在邻近配料表的位置使用“可能含有……”、 “可能含有微量……”、 “本生产设备还加工含有……的食品”、 “此生产线也加工含有……的食品”等方式标示致敏物质信息。

配料表中用易识别的配料名称直接标示,可以不用单独声称致敏原

 

营养成分表

未核实

GB28050

量核算、NRV核算、零界限值、单位、修约间隔

成分之和大于100。。。

条码

注意规格对应条码

 

和申请时的标准、规格等一致

 

二维码

必须扫一下

     

标识设计稿核对记录

项目

注意事项

应写内容

对比结果

商标

TM/R

   

产品名称

是否显示真实属性

   

配料

与备案标准配料表一致

   

净含量/规格

与名称同板块、标识方式

   

产品标准号

条码备案时的一致

   

食用方法

     

生产日期/批号

位置及印码方式

   

保质期

     

贮藏方法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生产者

与营业执照一致

   

地址

与营业执照一致

   

产地

省 市

   

联系方式

网址或服务电话

   

致敏原信息

     

营养成分表

核实

   

条码

注意规格对应条码

   

二维码

必须扫一下

   
       

配料名称查询

 

名称

标准名称

来源标准

 

源:食品论坛网友分享 转自:食事求释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