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解决疑难】中国食品企业,有效现场管理基本内容有哪些?
2024-08-16 19:25:06 点击量:
企业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现场完成的,以下几个方面就体现了其重要性: ●现场能直接创造效益。 ●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 ●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 ●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思想动态。 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现场管理是否为完成企业总的目标而设定了各项阶段性和细化了的具体目标,是否很好地引导广大员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鉴于现场管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班组长必须掌握有关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现场的作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是每一个现场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也是生产作业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是将生产的三大要素一人员、物资和设备协调到最佳的状态。 ①人员要素: 对于承担作业任务的员工来说,在工作时的身心健康和安心的工作状态是很重要的。即便是出现了牙痛这样很小的情况也会影响工作,如果在上班前夫妻间发生了矛盾或同上司产生了不愉快就更加糟糕了,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都会给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作业环境的好坏会引起员工在作业时的情绪变化。现场的温度、湿度、照明以及其他的一些环境因素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现场的布局、规划以及其他一些企业内部的问题还要下一番工夫,在现有的基础上怎样才能创建出最佳的作业环境是体现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同行业相似的作业现场比较时,至少不要受到别人“这里的环境很恶劣”的指责。 ②物资要素: 作为生产所必需的零部件、材料等物资,必须随时满足作业需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发生停工待料的现象,所以在作业的现场要有适当的物资储备。 要避免将库存物资放在不容易看见的地方,因为这要增加寻找的时间,也是一种浪费。另外,将库存设置在一个适当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要随时准确地掌握储备的数量。此外,在进货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意外的、不可抗拒的因素,诸如自然灾害、运输损失、事故等。 ③设备要素: 设备对企业来说是巨额的投资,所以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设备经常进行保养和维护,使得设备能正常地运转,如果有异常就要立即排除,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要协调一致,确保设备的完好性。 二、消除不利因素 现场管理最基本的活动是为了完成所辖现场的生产目标,设置各个时间段应完成的节点并推进作业的开展。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消除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过程。抓住妨碍正常生产活动进程的异常原因并采取对策,这是现场管理者重要的任务之一。 现场的活动如果按预定的计划顺利进行,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供货期等方面都能按计划完成,这对于现场管理者来说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现实中这样顺心的好事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场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经常会发生各种变化,现场管理者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应付现场所发生的异常情况。比如员工旷工、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出现不良品等。可以说,处理现场异常情况的能力最能表现出现场管理者的水平。 生产的三要素是人(Man)、物(Material)、设备(Machine),再加上作业方法(Metal)构成生产活动的4M要素。 异常就是出现同预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来说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操作者精神状况差,如身体不适,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 ●材料供应不及时,或用相关材料替代。 ●作业环境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工艺方法发生改变。 三、解决现场问题 在现场会发生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生产设备出现故障、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新进员工缺乏培养、老员工的积极性不足等,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面对接踵而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作为现场管理者应明确哪些 问题要立即解决,哪些可以暂缓解决。这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来进行安排。但是因各人对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不同,所以,在安排上也就存在着差异。 作为现场管理者,迅速解决眼前发生的异常情况是对其最起码的要求,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防,防患于未然,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现场的管理水平则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四、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即使现场的每个人都十分优秀,但如果不将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仅凭个人单兵作战是不利于也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对员工本人来说,如果觉得企业对他没有吸引力,所做的工作枯燥无味,他就会工作没有干劲甚至想“跳槽”,一个企业如果经常发生人员变动,那肯定不会是一个好的企业,这个企业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现场管理者应掌握每一位属下的特点,掌握他在现场组织中的工作情况和作用。现场管理的目标是为完成当前和将来的生产任务,这就要求现场管理者必须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发挥现场所有员工的智能和力量,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这就是现场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