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推心置腹】中国食品企业,不要把“竞争”搞成“内争”,破除 “螃蟹文化”

2025-04-11 13:37:35  点击量:

    在食品生产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目前大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精益管理至关重要。然而,“螃蟹文化”却如同一颗毒瘤,悄然侵蚀着企业的发展根基。只有坚决清除这种不良文化,食品企业才能在精益管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食品企业中的 “螃蟹文化” 现象

食品生产涉及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质量检测、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在“螃蟹文化”的影响下,各部门之间常常各自为政。采购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价格较低但质量不稳定的原材料,却未考虑这对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生产部门为了追求产量,忽视质量标准,导致次品率上升,给质量检测部门带来巨大压力;而销售部门则可能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在市场推广中遭遇困境,却反过来指责生产部门。

在一些食品企业中,还存在着内部员工相互打压的情况。例如,当有员工提出创新的生产工艺或改进建议时,部分同事不是给予支持,而是担心其表现突出影响自身地位,便在背后诋毁、阻挠,使得这些好的想法难以落地实施。这种 “螃蟹文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二、“螃蟹文化”对食品企业的危害

(一)产品质量下滑

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在于产品质量。但在“螃蟹文化”的笼罩下,各部门缺乏协作,质量标准难以统一执行。生产环节忽视质量把控,检测环节敷衍了事,最终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二)生产效率低下

食品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各环节紧密配合。然而,“螃蟹文化”引发的内部争斗和互相牵制,使得生产流程中出现诸多障碍。设备故障时,维修部门与生产部门相互推诿责任,导致维修不及时,生产线停滞;原材料供应不顺畅,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及时解决问题,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创新能力受阻

创新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能够帮助企业开发新口味、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但“螃蟹文化”使得员工不敢轻易尝试创新,因为一旦创新失败,可能会受到同事的指责和排挤;而即使创新成功,也可能被他人窃取成果。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创新氛围淡薄,难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

三、食品企业 “螃蟹文化” 产生的原因

(一)绩效考核不合理

部分食品企业的绩效考核过于注重个人业绩,忽视团队协作。员工和部门为了获取更高的绩效奖金和晋升机会,只关注自己和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而不愿意帮助他人或兄弟部门。比如,在销售部门,销售人员为了争夺客户资源,不惜相互诋毁,破坏团队合作氛围。这种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剧了员工之间的竞争,催生了“螃蟹文化”。

(二)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

一些食品企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往往任人唯亲或看重表面业绩,导致真正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些被埋没的人才感到晋升无望,便会对企业产生不满,进而参与到内部争斗中。例如,有的企业在选拔车间主管时,不是根据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而是看其与领导的关系,这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助长了“螃蟹文化”的滋生。

(三)企业文化缺失

食品企业若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无法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员工之间就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例如,企业没有强调质量至上的文化理念,员工就难以形成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企业没有倡导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员工就更倾向于个人主义,为“螃蟹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四、食品企业基于精益管理破除“螃蟹文化”的策略

(一)打造精益协作的企业文化

食品企业应通过培训、内部宣传等方式,将精益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员工明白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例如,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在企业内部设立文化墙,展示团队合作的优秀案例和员工风采,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设计一套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既关注员工的个人业绩,又重视团队协作成果。在考核指标中,增加团队合作、质量改进、创新贡献等权重。比如,对于生产部门的员工,除了考核产量,还要考核产品合格率、对新生产工艺的学习和应用情况等;对于销售部门的员工,考核其团队销售业绩的同时,也关注其对客户反馈问题的处理和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情况。通过这样的考核体系,引导员工积极合作,共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优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依据员工的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拔。为有潜力的员工提供晋升渠道和培训机会,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例如,开展内部竞聘活动,让优秀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组织员工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减少内部争斗。

(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在食品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让各部门及时交流工作进展、问题和需求。例如,每天上班前召开简短的早会,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和当天的工作计划,共同商讨解决遇到的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部门随时了解生产进度、原材料库存、市场销售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五)强化质量管控与持续改进

将精益管理中的质量理念贯穿于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制度,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对于提出有效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比如,设立质量奖励基金,对在质量控制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促使员工共同关注产品质量,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食品企业要实现精益管理,就必须坚决清除“螃蟹文化”。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食品论坛网友分享,片来自创客贴会员。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