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珍贵收藏】中国食品安全【企业“保护膜”】之追溯!
2025-04-16 22:41:57 点击量:
追溯,这个词大家都熟悉吧,作为一个食品企业,追溯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 说到这肯定有人要说:“我们公司又没有体系认证,我干嘛还要去建立追溯体系啊?” 这里说的追溯体系可不单单指的是体系结构中的一环,更是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否体系认证,追溯必须要有! 那今天,小编就和你们聊聊追溯体系吧! 一、要求 1、法规要求 食品安全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2、客户要求 建立可追溯体系,不仅仅是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的一大保障,尤其是发生客诉或者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可追溯体系可以迅速定位和确定受到影响的产品的数量和位置,以便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常见的问题和原因 1、追溯断链 追溯断链是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初级农产品没有明确定义批号,导致断链,还有生产过程中,包材批次完全被忽略,生产记录中未保留相应的批号信息导致断链。 2、物料不平衡 物料不平衡分为两种: ① 产品产出量远远少于原辅料投入量,远远低于理论得率,主要原因是因为过程损耗没有被识别和记录。 ② 产品产出量高于实际投入量。 3、超出规定的完成时间 现在,大部分标准里都要求在4小时内完成正向追溯和反向追溯,有些部门和客户则会更加严格。 时间要求对于建立ERP等资源管理系统的公司并不困难,但没有系统的公司也不必紧张,只要日常记录以及标识完整,也是可以很快完成的。 4、现场标识不全 追溯体系不仅只记录批号信息,同时也包括物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标识,标识除了追溯的目的,还有防止非预期使用的作用。 但是呢,过程标识还是有些难度的,主要没有好的标识材料,用纸类标签、挂绳标签等容易产生异物风险。 三、建立的主要步骤 1、准备一份详细的工艺流程图,只有流程图足够详细才能包含每一步工序细节; 2、根据详细的工艺流程图,识别物料在整个过程中的转运情况以及设计到的相关记录; 3、识别需要的相关记录在公司内部目前是否完善,未完善的则需要及时改善,查漏补缺; 4、根据详细的工艺流程图,识别中间存在的转运情况,转运物的标识唯一可追溯; 5、识别可能存在损耗的工序,并且就损耗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6、根据识别的记录进行一次模拟追溯验证信息是否齐全,如不完整则需要进行补充增加。 四、建立的要素 1、产品标识唯一性 首先对于系统中的产品要有唯标识,只有标识唯一,才能保证在后续的追溯过程中不会有穿插,信息错误的情况。 2、正向追溯 正向追溯就是按照供应链的方向,从前到后追至成品流向的过程。 3、反向追溯 反向追溯就是沿着供应链的反方向,从后到前追溯至原物料的过程。 4、联系人信息 在追溯体系中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要有相关负责人的联系信息,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找到相关负责人,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 五、建立追溯体系的意义 (一)对企业: 1、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 2、把控风险,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提升管理安全应对能力; 4、可核算出产品的出成率,从而减少公司损耗,提高公司效益。 (二)对消费者: 1、可全面了解、查询食品的生产相关详细信息,获得信息透明度高的食品信息; 2、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食品; 3、追溯信息有利于消费者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企业,并便于维权。 (三)对政府或第三方监管部门: 1、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提高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 3、防止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与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范围; 4、促进食品的流通。 来源:苏州星恒企业管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