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出谋划策】中国食品企业,委托方应如何做好对受托方生产行为监督?

2025-06-30 17:47:28  点击量:

 

在食品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委托生产模式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众多企业拓展业务版图、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选择。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助力企业突破自身产能局限,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还能让企业借助受托方的专业技术与生产经验,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然而,委托生产模式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委托方与受托方在生产环节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信息不对称、管理协同困难等因素使得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面临挑战。近年来,多起因委托生产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对食品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委托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时,必须委托具备相应生产许可的生产者,并对受托方的生产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切实对委托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负责。

这一规定为委托方在委托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强调了委托方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委托方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何依据《条例》要求,构建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受托方的生产行为合法合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本次就来深入聊聊这方面内容,供企业参考。

 
 
 

一、建立委托生产监督制度

 
 

1、明确监督制度的关键要素

(1)监督内容

❶ 监督范畴应涵盖受托方委托生产食品的多个关键环节。

在生产条件方面,包括对厂区环境的整洁度、布局合理性的监督,确保厂区无污染源,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有效隔离;

车间的卫生状况、空间布局是否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以及设施设备的完好性、清洁消毒情况和是否定期维护等。

例如,对于生产乳制品的受托方,其车间应具备严格的防尘、防蝇、防鼠设施,生产设备需符合食品级标准且定期进行杀菌处理。

❷ 进货查验环节。

委托方要监督受托方是否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每一批次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检验,查验供应商的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并做好详细记录。

如受托方采购面粉用于生产面包,必须查验面粉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以及每批面粉的检验报告,确保面粉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❸ 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监督受托方是否按照既定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是否到位,如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的控制是否符合标准。以罐头食品生产为例,杀菌环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微生物指标,委托方需确保受托方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

❹ 食品安全自查是受托方自我监督的重要手段,委托方应监督其是否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隐患。

❺ 产品检验方面,监督受托方是否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或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是否齐全。

❻ 贮存控制要求监督受托方的食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仓库的温度、湿度控制,食品的分类存放、先进先出等情况。像冷藏食品必须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贮存,避免因贮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

❼ 监督标签和说明书确保其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不得含有虚假、夸大宣传的内容。例如,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必须如实标注所有原料,不得误导消费者。

❽ 从业人员管理方面,监督受托方是否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的健康状况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持有效健康证上岗等。

❾ 信息记录和产品追溯要求受托方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可记录、可查询。如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追溯到某一批次食品的原料来源、生产过程等信息。

(2)监督方式的多样性

❶ 委托方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受托方的特点,灵活选择多样化的监督方式。

选派专人驻厂监督是一种较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驻厂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受托方的生产动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监督。

这些人员需具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中的问题。

❷ 派出监督检查组也是常见的监督方式。

委托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内部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受托方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组在检查前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重点和检查方法。

检查过程中,通过查阅文件记录、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受托方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如每季度组织一次监督检查,对受托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❸ 可聘用第三方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审核,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对受托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监督频次的合理性

❶ 监督频次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对于高风险食品的委托生产,如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委托方应增加监督频次。

以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为例,建议委托方每月进行一次驻厂监督,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

❷ 受托方的生产稳定性也是影响监督频次的重要因素。

如果受托方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如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操作不规范等,委托方应加大监督力度,缩短监督周期。相反,对于生产稳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受托方,可以适当降低监督频次,但仍需保持一定的关注。

❸ 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频次也会对监督频次产生影响。

生产规模大、生产频次高的受托方,由于其生产活动更为复杂,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委托方需要相应增加监督频次。

(4)问题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❶ 当发现受托方存在一般问题时,如生产记录填写不完整、车间卫生有轻微瑕疵等,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并跟踪整改情况。

❷ 对于严重问题,如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生产过程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等,委托方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暂停委托生产、召回相关产品等。

同时,深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求受托方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严格落实。

委托方对整改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整改完成后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方可恢复委托生产。

 

2、如何执行委托生产监督制度

(1)制度文档的建立与完善

委托方应将监督制度以书面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形成规范的制度文档。

制度文档应涵盖监督制度的各个方面,包括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频次、问题处理流程等。

在内容表述上,要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制度的培训与宣贯

为确保监督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委托方需对涉及监督工作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制度的具体条款和要求,还应涵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关标准以及监督工作的专业技能等。

通过培训,使员工深入理解监督制度的重要性,掌握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模拟检查等实践活动,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监督制度。

除了内部培训,委托方还应与受托方就监督制度进行沟通和宣贯,确保受托方了解委托方的监督要求,积极配合监督工作。可以组织双方参加联合培训会议,共同学习监督制度,明确双方在监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双方的协作与配合。

(3)执行情况的记录与跟踪

在执行监督制度的过程中,委托方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每次监督的时间、地点、监督人员、监督方式、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对于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委托方要进行跟踪记录,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可以建立问题整改跟踪台账,将每个问题的整改要求、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以及整改完成情况逐一记录在案,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更新,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通过完善的记录与跟踪机制,委托方能够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回顾和总结,不断优化监督制度和监督工作流程。

 
 

二、生产过程监督

 
 

1、原料与食品添加剂管理监督

(1)原料采购与验收的把控

❶ 委托方应监督受托方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制度,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可控。

要求受托方只能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料,每批原料需附有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等文件。

例如,受托方采购肉类原料时,必须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委托方可定期抽查原料采购台账和供应商资质档案,核实供应商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原料采购渠道是否稳定。

❷ 原料验收环节,监督受托方是否按照验收标准对每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

验收标准应包括感官指标(如颜色、气味、形态)、理化指标(如水分、脂肪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委托方的质量要求。

例如,验收面粉时,除查验检验报告外,还应进行感官检验,查看是否有结块、霉变、异味等现象。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原料,监督受托方是否及时标识、隔离,并按规定进行退货或销毁处理,防止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环节。

(2)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监督

❶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风险点,委托方必须严格监督受托方规范使用添加剂。

首先,审核受托方的添加剂采购清单,确保其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均为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且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和检验合格证明。

❷ 监督受托方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台账,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进货日期、使用日期、使用量、使用产品等信息,确保可追溯。

现场查看添加剂的存放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否专柜存放、是否有明显标识、是否由专人管理等。

例如,食品添加剂仓库应设置独立的存放区域,与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且配备防潮、防虫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监督受托方是否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准确称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是否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情况。

可通过抽查生产记录、核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量与成品产量的匹配性,判断其使用是否规范。

 

2、生产工艺执行监督

(1)关键控制点(CCP)的监控

❶ 委托方应根据委托产品的生产工艺,协助受托方识别关键控制点(CCP),并监督其实施有效监控。

例如,对于巴氏杀菌乳,杀菌温度和时间是关键控制点,受托方需在杀菌设备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和计时装置,实时监控杀菌参数。

委托方可通过查阅关键控制点监控记录,核对实际参数是否与工艺标准一致,如发现偏差,监督受托方是否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重新杀菌或隔离该批次产品。

❷ 现场检查关键控制点的监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温度计、压力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监控数据是否真实记录。

例如,在罐头食品生产现场,查看杀菌锅的温度显示仪表是否定期校准,杀菌过程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是否完整,确保杀菌效果符合要求,防止因杀菌不彻底导致产品变质或微生物超标。

(2)生产记录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❶ 生产记录是追溯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委托方应监督受托方如实、完整记录生产全过程。

生产记录应包括原料使用情况、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情况、中间产品检验结果、成品检验结果等信息。

例如,饼干生产记录应包括面粉、油脂等原料的使用量,面团调制的温度和时间,烘烤的温度和时间,以及每批次饼干的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结果。

❷ 定期抽查生产记录,核对记录内容是否连贯、数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篡改或补记的情况。

同时,要求受托方将生产记录妥善保存,保存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如至少保存至产品保质期后六个月),以便需要时进行追溯和核查。

3、卫生管理与交叉污染防控监督

(1)生产场所与设备卫生监督

❶ 监督受托方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卫生清洁计划,确保生产场所和设备的清洁卫生。

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定期清洁消毒,防止污垢、霉菌滋生;

生产设备的表面、内部腔体、管道等应在每批生产结束后进行彻底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例如,饮料生产线在更换产品品种前,需对管道进行 CIP(原位清洗),确保无残留物料污染。

委托方可通过现场观察、用白手套擦拭设备表面等方式,检查卫生清洁效果;查看卫生清洁记录,确认清洁消毒的时间、频率、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种类及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❷ 关注车间的防虫、防鼠设施是否完善,如是否安装灭蝇灯、防鼠网、挡鼠板等,且正常运行。

例如,在原料仓库门口设置挡鼠板,高度不低于 60 厘米,防止老鼠进入;在车间出入口安装风幕机,阻止飞虫进入。

定期检查这些设施的使用效果,如查看灭蝇灯的捕虫盒内是否有昆虫尸体,防鼠网是否有破损。

(2)人员卫生与操作规范监督

❶ 监督受托方对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进行严格管理。

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必须更衣、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佩戴口罩;

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饰品,防止异物污染。

例如,在肉制品生产车间,监督员工是否按规定进行手部消毒(如用 75% 酒精擦拭),是否定期更换工作衣帽。

委托方可安排专人在车间入口处进行监督,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员工禁止其进入生产区域。

❷ 观察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如是否在生产区域内吸烟、饮食,是否随意触摸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是否在不同工序之间随意走动导致交叉污染。

例如,负责原料处理的员工不得直接进入成品包装区,如需进入,必须重新更衣、消毒。

若发现员工操作不规范,应要求受托方立即纠正,并对员工进行再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

4、产品检验与追溯体系监督

(1)检验流程监督

❶ 批批检验执行:监督受托方对每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需符合国家标准及合同要求。

❷ 留样管理:要求受托方对每批产品留存样品,留样条件需与产品贮存条件一致(如冷藏食品需在0-4℃保存)。

(2)追溯体系建设

❶ 监督受托方建立产品追溯系统,记录从原料采购到销售去向。

❷ 模拟追溯演练:要求受托方制定追溯演练计划,每年至少进行1次模拟召回演练(如假设某批次产品被检出沙门氏菌,需在24小时内确定产品流向并通知经销商停止销售)。

委托方可参与演练过程,评估受托方的响应速度和信息追溯准确性,当演练中发现追溯链条存在断点时,需责令受托方整改完毕。

 
 
 

三、监督记录与改进

 
 

记录管理

记录内容需涵盖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整改要求等要素。

持续改进机制

问题复盘与分析:每月召开监督总结会议,对当月发现的问题(如原料验收不严格、设备维护不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如加强供应商审核、增加设备巡检频次)。

综上,委托方对受托方生产行为的有效监督已成为保障委托生产食品安全的核心环节。建议委托方定期开展监督体系的合规性审查,可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受托方进行全面审核,持续完善监督机制,与受托方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附:

委托方对受托方生产行为监督记录表

基本信息

委托方名称

 

受托方名称

 

监督日期

 

生产地址

 

委托方监督人员

 

监督频次

XX年第XX次

一、生产环境与卫生监督

(一)厂区环境

1.厂区是否保持整洁,无积水、垃圾、杂草等?□是 □否 

2.厂区内是否有有害生物滋生迹象?□是 □否

3.废弃物存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及时清理?□是 □否

(二)生产车间

4.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是否清洁,有无破损?□是 □否

5.车间通风、采光、照明是否良好?□是 □否

6.车间内温度、湿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 □否

7.更衣室、洗手消毒设施是否齐全且正常使用?□是 □否

二、原料与辅料监督

(一)原料采购与验收

8.原料是否来自合格供应商,有无供应商资质证明?□是 □否

9.原料验收是否符合GB14881要求,是否有检验记录?□是 □否

10.原料是否有明确标识,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是 □否

(二)原料储存

11.原料是否按类别、批次存放,是否离地、离墙?□是 □否

12.原料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是 □否 

13.原料是否有过期、变质现象?□是 □否

三、生产过程监督

(一)生产工艺执行

14.是否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是 □否

15.关键控制点(CCP)是否按HACCP计划进行监控,有无记录?□是 □否

16.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交叉污染风险,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是 □否

(二)设备与工器具

17.生产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有无记录?□是 □否

18.工器具是否清洁、消毒,是否有专用存放场所?□是 □否

19.设备是否符合食品生产要求,是否存在污染风险?□是 □否

四、人员管理监督

(一)人员资质

20.生产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是 □否

21.关键岗位人员(如质量管理人员、HACCP内审员等)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经历?□是 □否

(二)人员操作规范

22.生产人员是否遵守卫生操作规程,如洗手、消毒等?□是 □否

23.人员进入车间是否按规定更换工作服、鞋、帽等?□是 □否

五、质量管理体系监督

(一)体系运行

24.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是否齐全且有效?□是 □否

25.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否按规定进行,有无记录?□是 □否

(二)质量检验

26.是否有独立的质量检验部门和人员?□是 □否

27.检验设备是否齐全且定期校准,有无记录?□是 □否

28.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有无检验报告?□是 □否

六、标签标识监督(依据GB7718、GB28050) 

(一)产品标签

29.标签内容是否完整,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是 □否 

30.标签标识是否清晰、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是否存在虚假、误导性信息?□是 □否

31.营养标签是否符合 GB28050 要求,营养成分表是否正确标注?□是 □否

(二)包装标识

32.包装上是否有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如适用)?□是 □否

33.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泄漏等情况?□是 □否

七、不符合项及整改措施

(一)发现的不符合项

序号

不符合项描述

涉及标准

1

 
 

2

 
 

...

 
 

(二)整改要求

整改期限:__________

整改措施(由受托方填写):__________

(三)复查结果

复查日期:__________

复查人员:__________

整改是否完成:□是 □否,未完成的原因:________

八、监督结论

综合评价:□符合要求 □基本符合要求,需限期整改 □不符合要求 

其他意见和建议:_____________

委托方代表(签字):_________日期:_________

受托方代表(签字):_________日期:_________

来源:食品人说食品事儿;作者:陈醉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