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解决疑难】中国食品企业,如何管理车间?【食品车间全方位管理纲】送给你!

2025-07-11 17:51:05  点击量:

对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车间管理是公司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车间的作用与定位

 
 

在生产型企业,车间是把资源要素(输入)变换为有形产品(输出)的过程。这一性质决定了:

车间要依赖于资源提供部门--人力、采购、设备、信息与技术(品管),没有这些部门的支持,生产管理就无从谈起。

车间生产要以销售(客户)为导向,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否则生产就进行的毫无意义。

车间是企业内部的一级生产管理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组织落实、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完成任务和现场改善。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低的条件下,车间管理作用日益突出,强化车间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食品生产车间管理的特点

 
 

技术含量低,门槛低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大

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部分员工素质较差

员工来源广,更换频率高,熟练程度差,凝聚力欠缺

劳动强度不大,但劳动时间偏长

基层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3、车间管理的内容

 
 

(1)车间的职责:

根据生产计划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各种资源,合理组织生产,保证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以最低的成本按时保质完成生产计划,并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适当的时侯,以适当的管理,向顾客提供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车间管理的内容:

从结果上分,车间管理包括:

S:安全管理

Q: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C:成本管理

D:交期管理

①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对公司经济和声誉以及个人人生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安全说明公司的环境,这种环境保护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即员工,并使高质量的生产能够持续进行。不保证安全,员工将不能安心进行生产,甚至事故的损失可能会使公司破产。

安全生产的定义:

安全生产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指:保障人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一切财产的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立安全的操作程序

计划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保护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促进工人提高安全保护意识,指导员工进行安全生产

在非常时期和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现场时刻进行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

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安全性:当根据食品的用途进行烹调或食用时,食品不会对消费者带来损害的保证。

适宜性:根据食品的预期用途,食品可以被人们接受(满意)的保证(--质量)--CAC《食品卫生通则》 

食品安全--是保证我们的产品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危害,是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

食品质量--保证顾客食用过程和食用后感到满意。

③生产成本管理

车间成本管理的责任在于配合公司的成本管理制度,达成现场控制成本的目标,并持续不断改善。

产品价格的构成

 

成本分类:

直接材料:用于生产并直接构成完工品的材料

间接材料:用于生产而未包含于完工品中的材料

直接人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人工

间接人工:为生产服务提供支持的人工

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及其它间接成本汇集成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合在一起称为主要成本,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合在一起称为转化成本。

车间成本管理的要点:

车间管理主要控制直接材料(原料、辅料、包装物料、水、电、汽、劳保、工具等低值易耗品,等等)的耗用,合理安排,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并与各部门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

④交期管理

车间管理对满足交期要求的责任在于配合业务部门的发货计划,根据官方检验要求,控制好生产进度,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

生产计划的实施:

订单处理、产能(设备、人员)分析、物料需求计划、生产安排、生产进度控制、生产绩效评估

 

4、车间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①制定实施规范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车间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员工的行为规范,起草文件注重可操作性,尽量使每一项行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并根据使用反馈情况及时更新,变无规定可依为有规定可依,从各个方面规范员工的行为。

通过日常的检查督促,结合5S管理,逐步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鼓励员工自觉按规程去做,固化良好行为,改正错误行为,提高员工素养,为车间管理的正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准确定位,以身作则。

车间管理结构清晰,各司其职,分层次进行,这些实现团队合作的基础。

同时,还要给管理人员进行准确定位,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公司管理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处处为员工着想,及时为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员工的贴心人。

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开展起来有针对性,就能得到员工的积极配合,整个车间的工作也就做好了,管理的目的容易达到。

②生产管理者的角色和定位

班长:质量及不合格品的注意;生产线停线的责任

主任:生产控制,作业标准,质量控制,培训,安全

经理:目标方针,资源配备,系统优化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作业人员

现场领导是指导员 不是 警察

现场领导是支持者 不是 监工

现场领导是推动者 不是 告密者

③车间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劳动效率。

对此,车间遵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公平分配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措施,如每月评选先进员工,鼓励先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

譬如,消极情绪的表现:

出现大量违规与不满情绪

出现效率低,人浮于事,或消极怠工的现象

缺勤率增长、懒散

员工对工作缺乏兴趣、效率低

请病假人数增多

出现原因不明的疲惫现象

人员流动增多,常发生争吵

加强与人力、采购、设备、品管、销售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为生产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减少不必要的间接成本。

扯皮是缺少沟通的表现,是公司最大的浪费

公司付款不及时这样质量的也采购不到

采购不来是因为你们的采购计划报的不及时

设备坏了是你们使用不当

车间漏雨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建的

员工不足是你们对员工管理不到位造成流失

发货这么急,员工不足,生产不出来

标准没有可行性我们怎么执行

有标准你们不执行

你们采购的太迟我们没有检验时间

车间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加强内部沟通,倡导以“真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理念,打造团结合作的优秀团队。

车间管理团队作为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应准确把公司的管理意图传达到车间的每一个员工,真正落实到车间的日常生产工作中去。

通过深入生产现场、保持与员工的沟通交流、鼓励员工根据工作中的细致观察和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方式,把员工的建议和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并及时采取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

通过从管理团队自身做起,加强沟通交流,搞好团结协作,逐步在全车间形成一种“人人都把事情做好,我为他人创造条件”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激发出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车间内部沟通的方式:

会议:会议要简短,结果要记录追踪;

班前班后会

专题会

质量分析会

现场会

总结会

现场交流:解决生产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看板:通报、奖励、处罚、提醒关心……

个别谈心:解决个人情绪问题的最佳方式

联谊活动:释放压力,提高积极性

户外活动:提高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

看板的作用:

统一认识,统一做法

告诉众人生产运做情况,提醒保持居安思危的状态

为管理人员无遗漏的管理提供帮助

为新人早日熟悉情况提供帮助

加深客户对实情的了解,增强企业形象

奖励和处罚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

提醒与关心,增强员工归属感

 

5、车间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对产品质量、成本和交期的影响大,所以管好人是车间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

打铁要靠自身硬,要管好人,首先要有一批有能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有能力,使人口服,高素质,使人心服,只有使被管理者口服心服,才能让被管理者自觉作好工作。

素质要求:

诚实敬业,以身作则,品行端正

吃苦耐劳,深入生产,以事实说话,在现场解决问题

正直敢言,给上级和相关部门传递正确信息

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需求,做员工的朋友

处事公平公证,不拉帮结派,不搞特殊化

间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

熟悉车间生产,了解产品性能和加工要求

了解质量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设备管理和养护的要求

熟悉成本管理的知识,或有相关的经验

在员工中有威信,有组织交流沟通能力和号召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创新与改进--时代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质量,降低成本;

改善意味着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所以我们要改进,改进需要创新意识,安于现状是不会有改进的。

生产管理改进的原则:

改进是管理不变的主题

过程→结果(过程决定结果,要得到改进的结果,必须改进过程)

遵循PDCA循环

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下一流程就是顾客

生产管理改进的程序:

计划-执行-查核-处置

标准化-执行-查核-处置

生产管理改进-解决问题的金科玉律: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检查现场及有关的物件--现物

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现实

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报表,想当然,是做不出正确决策,更谈不上改进,这是生产管理者的大忌。

 

不同的解决方案:

1、尽快解决方案

2、一般解决方案

3、圆满解决方案

友情提示:

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来源:食品研发与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