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细节成败】中国食品企业【食品原料管控】程序!
2025-08-01 18:48:55 点击量:
一、目的 建立系统化的原料管控流程,确保原料从采购至使用全链条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降低质量风险,保障产品合规性。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用原料(含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管理、验收、仓储、使用及追溯管理。 三、职责分工 部门 / 岗位 核心职责 采购部 供应商开发与初审,合同签订,运输环节协调,不合格原料退换货处理。 质量部 供应商审核、原料验收标准制定与执行,不合格品判定,追溯体系维护。 仓储部 原料出入库管理,仓储环境监控,先进先出(FIFO)执行,库存状态预警。 生产部 原料领用核对,投料前复核,生产过程中原料异常反馈。 研发部 提供原料技术标准,参与新原料试用评估,工艺适配性验证。 质量总监 供应商年度评审批准,重大不合格原料处理决策,程序有效性监督。 四、供应商管理 1.准入机制 资质审核:供应商需提供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SC)、第三方检测报告(每批次原料需提供 COA)。采购肉类需额外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现场审核:新供应商需通过质量部联合生产部的现场审核,重点评估: ▪生产环境(如车间卫生、虫害控制) ▪质量控制体系(如 HACCP 认证、实验室检测能力) ▪运输条件(冷藏车温控记录、清洁消毒制度)。 试用评估:首次合作原料需进行小批量试用,由研发部验证工艺适配性,质量部检测关键指标(如微生物、重金属)。 2.动态管理 年度评审:每年 12 月由质量部牵头,从交付质量、响应速度、合规性等维度对供应商分级(A/B/C 级),A 级供应商免检比例可提升至 30%。 五、原料验收管理 1.到货预处理 运输车辆需提供消毒记录及温度监控数据(冷藏原料中心温度≤4℃,冷冻原料≤-18℃),不符合要求的整车退货。 原料外包装需清洁无破损,标签完整(含品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 2.验收标准 项目 检测内容 判定依据 感官 色泽、气味、质地、杂质等。 符合企业内控标准及 GB 14881-2013 要求。 理化 水分、pH 值、重金属(铅、砷)、农残 / 兽残等。 依据产品执行标准(如 GB 2762、GB 2763)及合同约定。 微生物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4789 系列标准,关键原料需 100% 检测。 包装 密封性、材质合规性(如塑料包装需符合 GB 4806.7)。 破损率≤1%,否则整批隔离待处理。 3.抽样规则 按 GB/T 2828.1-2012 执行,AQL 值设定: ▪ 关键项目:AQL=1.0 ▪ 一般项目:AQL=2.5 每批次原料抽取 3 个独立样本,其中 1 个留样至产品保质期后 6 个月。 4.验收记录 质量部需在 24 小时内出具《原料验收报告》,合格原料粘贴绿色合格标签,不合格原料粘贴红色禁用标签并隔离至不合格品区。 六、仓储管理 1.存储条件 温湿度控制: ▪冷藏库:0-4℃,湿度≤75%(每日 09:00/15:00 记录) ▪冷冻库:-18℃以下(每周验证温度均匀性) ▪干货库:温度≤25℃,湿度≤60%(配备除湿机)。 分区管理: 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隔,离地≥15cm,离墙≥10cm,标识清晰。 先进先出: 采用色标管理(如红色代表优先使用批次),仓储系统自动预警临期原料(保质期剩余≤1/3 时触发)。 2.日常检查 每日巡检: 检查包装完整性、虫害迹象(如鼠迹、虫卵),发现异常立即上报质量部。 月度盘点: 核对账物一致性,过期原料立即销毁并记录。 七、生产使用管理 1.领料流程 生产部凭《领料单》领料,仓储部核对原料批次、数量及合格标签,双方签字确认。 需冷藏原料需在 30 分钟内投入使用,超时未用需重新检验。 2.投料复核 操作工需双人复核原料品名、批号与工单一致性,记录《投料记录表》。 关键原料(如过敏原物质)需拍照留存,系统自动关联生产批次。 3.异常处理 生产中发现原料异味、变色等异常,立即停机并隔离受影响批次,质量部 2 小时内出具处理意见(返工 / 报废)。 八、追溯与召回 1.追溯体系 建立原料 - 生产 - 成品全链条追溯系统,记录: ▪原料批次、供应商、验收时间 ▪生产批次、投料量、设备编号 ▪成品流向(客户名称、发货日期) 电子记录保存≥2 年,纸质记录保存至产品保质期后 1 年。 2.召回程序 当原料问题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时,启动三级召回: ▪一级(24 小时内):通知客户停止使用,召回所有相关批次。 ▪二级(48 小时内):追溯上下游环节,评估风险范围。 ▪三级(72 小时内):向监管部门报备,发布召回公告。 九、不合格品管理 1.分级处理 轻微不合格(如标签信息不全):返工后重新检验,需质量主管批准。 严重不合格(如微生物超标):立即隔离,由质量总监审批后销毁或退货,记录《不合格品处理单》。 2.纠正预防 每季度汇总不合格数据,通过鱼骨图分析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如更换供应商、优化验收标准)。 十、培训与记录 1.人员培训 新员工入职需完成《原料管控程序》培训并考核(≥80 分合格)。 相关岗位每年复训,重点强化验收标准、追溯流程及异常处理。 2.记录清单 《供应商审核报告》 《原料验收报告》 《仓储温湿度记录》 《投料记录表》 《不合格品处理单》 所有记录按《文件控制程序》归档,电子记录定期备份至云端服务器。 十一、附则 1.修订与生效 本程序每年由质量部组织评审,修订后经质量总监批准生效,旧版本立即废止。 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质量部所有。 2.附件 原料验收抽样计划表(GB/T 2828.1-2012) 供应商分级评价表 追溯系统操作手册
来源:食品论坛网友 逐梦前行 分享,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