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授之以渔】中国食品企业【降本增效】的10个误区!

2025-08-19 19:01:00  点击量:

中国食品企业降本增效的10个误区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与效率如同翘翘板的两端,此消彼长。精益管理的核心并非单纯“降本”或“提效”,而是通过系统性优化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然而,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常陷入各类误区,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以下结合精益理念,总结降本增效中最常见的10个误区及应对思路。

误区1:过早投入成本——忽视需求验证的盲目扩张

典型症状:在市场需求未明确、业务模式未验证的情况下,过早投入大额资金用于设备采购、场地租赁或项目开发,一旦进展不顺,前期投入几乎全额损失。

正确做法

需求未明朗前采用“小投入试错”模式,如利用业余时间摆摊验证市场接受度;

推行拉动式生产,依据真实需求规划资源投入;

采用小批量生产,减少库存积压与资金占用。

误区2:漠视客户需求——自嗨式付出沦为无用功

典型症状:企业内部流程与客户真实需求脱节,甚至出现“客户抱怨品质问题时,内部却在开品质改善庆功会”的矛盾场景;客户声音无法传递到生产一线,对需求重点的理解与客户存在偏差。

正确做法

建立多渠道客户反馈机制,如定期访谈、售后调研、用户社群互动;

从客户视角定义“价值”与“浪费”,避免无效投入。

误区3:作业流程繁琐——冗余工序吞噬效率

典型症状:生产或服务流程中存在大量非必要环节,员工花费大量时间在无价值作业上,最终导致交付延迟、客户满意度下降。

正确做法

开展流程梳理与价值流分析,识别并消除“不增值工序”;

以“客户愿意付费的环节”为核心优化流程,减少冗余动作。

误区4:资源利用不足——闲置资产的隐性浪费

典型症状:厂房、设备、人力等资源未充分发挥效能,如同样的空间,部分企业能布置3条生产线,部分仅能布置2条;设备产能闲置却盲目采购新设备,造成资产浪费。

正确做法

优化生产布局,通过“U 型生产线”“单元化生产” 提高空间利用率;

建立设备维护计划,通过快速换模、预防性保养减少停机时间;

消除人员、物料等因素导致的设备等待问题。

误区5:不合格品浪费——返工与报废的双重损耗

典型症状: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率高,报废导致材料浪费,返工则占用人力与时间,直接推高成本并降低效率。

正确做法

推行“工序内置品质”,将质量控制嵌入每个生产环节,而非依赖事后检测;

采用“防呆法”(如工装夹具标准化)减少人为失误;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零缺陷”目标。

误区6:问题解决不彻底——反复出现的效率绊脚石

典型症状:对生产或管理中的问题仅做表面处理,未深挖根源,导致问题反复出现,引发生产停滞、不良品增加等连锁反应。

正确做法

用“5Why 分析法”追溯问题根源(如“漏液→密封不良→参数错误→未校准→缺乏维护计划”);

通过团队协作跨部门解决问题,避免单点发力;

遵循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形成问题解决闭环。

误区7:人员能力短板——未被激活的人力资源浪费

典型症状:员工缺乏精益意识与专业技能,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因操作不当引发新的浪费,人力资源潜力未充分释放。

正确做法

建立分层分类的技能培训体系,覆盖操作、管理、改善等全维度;

明确“问题解决意识”,培养员工“发现浪费、消除浪费”的主动性;

遵循“教育八原则”(如“现场教学”“实践优先”),确保培训效果落地。

误区8:缺乏长效机制——好做法难以传承的短期主义

典型症状:依赖个人经验而非制度流程,改善成果因人员变动流失;缺乏持续改进文化,单次优化后很快回退到原有状态。

正确做法

推动“彻底标准化”,将有效做法转化为可复制的流程文件;

领导带头参与改善,形成“自上而下”的示范效应;

培育“人人爱改善”的文化,重视小改进的累积价值,加强基层班组建设。

误区9:过度压缩必要成本——以牺牲价值为代价的“伪降本”

典型症状:为降本而盲目削减必要投入,如压缩质量检测预算、降低原材料标准、减少员工培训费用,最终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客户流失或安全风险增加。

正确做法

明确“成本优化≠无底线削减”,区分“必要成本”与“浪费成本”;

建立“价值-成本平衡模型”,确保质量、安全等核心价值不受损;

通过流程优化而非削减必要资源实现降本,如优化采购渠道降低原材料成本。

误区10:数据孤岛——缺乏数据驱动的决策盲区

典型症状:各部门数据不互通、不共享,决策依赖经验而非数据支撑;生产、销售、库存等数据割裂,导致计划失衡、资源错配。

正确做法

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通生产、销售、供应链等数据链路;

推行“数据可视化”,通过看板、报表实时呈现关键指标;

基于数据开展精准分析,如通过销售预测优化生产计划,减少资源浪费。

结语

降本增效不是“减法游戏”,而是通过识别误区、优化流程实现 “价值增值”的系统工程。企业需以精益理念为指导,从需求验证、流程优化、资源利用、人员赋能等多维度发力,避开“盲目投入”“忽视价值”等陷阱,才能实现成本与效率的良性循环,在竞争中保持持续优势。

 
 

来源:食品论坛网友分享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