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呵护安全】中国冷链食品单增李斯特菌关键控制措施!

2025-08-22 18:16:05  点击量:

 

控制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食品工厂,尤其是生产即食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和即食果蔬工厂的首要任务之一。这种病原菌危害极大(尤其对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低下人群),且能在冷藏温度(4°C)下生长,能在干燥环境、设备缝隙和生物膜中顽强存活。

食品工厂需要建立多道屏障、系统化、基于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来控制其风险。以下是关键控制措施:

 
 
 

一、 环境控制:防止污染和建立清洁区

 
 

1.严格的工厂分区与气流控制:

物理隔离: 将工厂明确划分为高卫生区(如即食食品处理区、包装区)和低卫生区(如原料接收、初加工区)。严格限制人员和物料从低卫生区向高卫生区流动。

正压控制: 确保高卫生区的空气压力高于低卫生区和外部环境,防止污染的空气倒灌。

空气过滤: 进入高卫生区的空气需经过高效过滤(如HEPA)。

人流物流分离: 设计清晰、单向的人流和物流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2.卓越的环境卫生计划(SSOP):

针对性清洁与消毒:

频率: 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即食产品接触区域)需要高频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如班后、必要时班中)。

程序有效性: 清洁程序必须经过验证(如ATP检测、微生物涂抹测试),确保能有效去除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膜。程序应包括预冲洗、清洁剂清洗、彻底冲洗、消毒剂消毒、最终冲洗(如适用)、干燥。

消毒剂选择: 使用对单增李斯特菌有效的消毒剂(如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含氯消毒剂),并定期轮换使用以降低耐药性。关注消毒剂接触时间和浓度。

生物膜控制: 特别关注容易形成生物膜的区域(地板裂缝、排水沟、设备接缝、传送带下方、冷库蒸发器滴水盘、脚轮等)。使用专门针对生物膜的清洁剂和程序。

工具与设备设计:

卫生设计: 所有设备、工器具、建筑结构(墙面、地面、天花板)必须符合卫生设计原则(易清洁、无死角、无裂缝、耐腐蚀、表面光滑)。

专用工具: 高卫生区和低卫生区的清洁工具(刷子、拖把、抹布、清洁车)应严格分开,并明确标识。避免共用。

排水系统管理:

排水沟是李斯特菌的重要藏匿点。确保排水沟清洁、无积水、水流畅通(坡度足够)。安装防臭气回流装置。定期深度清洁消毒排水沟。

避免高卫生区的地面冲洗水流入低卫生区。

3.环境监控计划(EMP):

核心防线: 定期对食品接触表面、非食品接触表面(特别是高风险点如地板、排水口、设备框架、门把手、清洁工具存放处、叉车、冷库地面/墙面)进行微生物取样检测(李斯特菌属或单增李斯特菌)。

基于风险: 采样点和频率应基于风险评估(区域风险等级、历史数据、生产活动)。

快速反应: 建立阳性结果的调查和纠正行动计划(寻找根源、加强清洁消毒、重新检测、评估产品风险)。阳性结果不是失败,而是EMP在发挥作用。

分子分型: 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如PFGE, WGS)有助于追溯污染源和识别持续存在的菌株。

 
 
 

二、 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

 
 

1.供应商审核与批准:

 对原料供应商(特别是高风险原料如生肉、生乳、生鲜果蔬)进行严格审核,评估其李斯特菌控制体系。

2.原料规格书:

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微生物标准(包括李斯特菌)。

3.进厂检验与测试:

 对高风险原料进行抽样检测(基于风险)。

4.原料储存:

生熟原料、即食与非即食原料严格分区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三、 生产过程控制

 
 

1.时间和温度控制:

冷藏温度: 严格监控并记录冷藏/冷冻区域的温度(<5°C / < -18°C)。虽然单增能在4°C缓慢生长,但低温仍是抑制其快速增殖的关键。定期校验温度计。

加工过程: 尽量减少产品在危险温度区(5°C - 60°C)的暴露时间。

2.杀菌/灭活步骤(如适用):

对于非即食产品,后续充分的加热处理(巴氏杀菌、蒸煮)能有效杀灭单增李斯特菌。必须验证并监控关键参数(温度、时间)。

对于即食产品,如果工艺包含有效的杀菌步骤(如热灌装、高压处理),这是关键控制点(CCP)。

3.防止交叉污染:

人员: 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程序(进入车间、如厕后、接触污染物后)。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发网、口罩(必要时)。限制不同区域人员流动。

设备/工器具: 生熟区、即食与非即食区设备严格分开。如必须共用,需有严格的清洁消毒程序并验证有效性。

产品流: 设计从生到熟、从脏到净的单向产品流程。

4.包装控制:

使用完好、洁净的包装材料。

包装过程本身应设计成防止污染(如洁净空气正压保护)。

检查包装密封性,防止后污染。

 
 

四、 成品控制与验证

 
 

1.成品检测(验证性):

虽然不能完全依赖成品检测,但按计划抽样检测(特别是高风险即食产品)仍是验证整体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采样计划和检测方法需符合法规和标准。

2.保质期验证:

对即食食品进行挑战性试验或保质期测试,验证在预期储存条件下(冷藏)李斯特菌不会增长到不安全水平。

 
 
 

五、 人员培训与意识

 
 

1.全员培训:

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生产、清洁、维修、质检)必须充分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个人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2.专项培训

对清洁消毒人员、质量控制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深度培训(正确使用清洁消毒剂、设备拆卸清洁、取样技巧等)。

3.持续强化:

定期进行复训和意识提醒(如海报、简报)。

 
 

六、 维护与校准

 
 

1.设备维护:

定期维护生产设备、制冷设备、清洁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卫生状态。维修后必须彻底清洁消毒。

2.校准:

定期校准温度计、压力表、计时器等关键监控设备。

 
 

七、 验证与持续改进

 
 

1.体系验证:

定期(如每年)对整个李斯特菌控制计划(前提方案、HACCP计划、EMP等)进行系统性验证(审查记录、环境/成品检测结果、内部审核、模拟回收等),评估其有效性。

2.持续改进:

基于验证结果、内审/外审发现、阳性调查结果、新法规/科技,不断更新和完善控制措施。

 
 

总结关键点

 
 

环境是主战场:工厂环境是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产品的主要来源,环境控制(分区、卫生、监控)是重中之重。

生物膜是强敌:必须用有效的程序和工具清除生物膜。

EMP是雷达:环境监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主动发现隐患、验证清洁效果的核心工具。

卫生设计是基础:设备、设施的易清洁性至关重要。

人员是执行者:所有措施最终靠人来执行,培训和行为规范是关键。

体系化思维:单靠一个环节无法控制风险,需要从工厂设计、原材料、生产、人员到验证的全方位、多层级的系统化管理。

来源:食品质量人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