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苦口婆心】中国食品企业【做好食品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点!

2025-08-26 18:33:14  点击量:

 

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是保障产品质量的 “核心防线”,需要通过标准化流程、关键环节管控、风险预防等手段,实现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链条质量稳定。

过程控制的关键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产环境与设施:筑牢 “物理屏障”

 
 

车间布局与分区管控

按 “生进熟出” 流程划分区域:明确原料处理区、加工区、半成品暂存区、成品包装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各区之间设置物理隔离(如隔墙、门禁),避免交叉污染(如生肉加工区与即食食品包装区绝对分离)。

洁净度分级管理:对高风险区域(如冷鲜肉包装间、烘焙冷却间)实施更高洁净标准(如空气净化、正压通风),定期检测环境微生物(菌落总数),确保符合 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

设备与工器具管理

班前 / 班后清洁:用食品级清洁剂(如中性洗涤剂)冲洗设备表面,去除残留物;

定期深度消毒:对接触即食食品的设备(如输送带、刀具),每日用 75% 酒精或次氯酸钠(浓度 100-200mg/L)消毒,每周拆洗关键部件(如轴承、密封垫);

记录留存:建立《设备清洁消毒记录表》,注明时间、方式、执行人、效果验证(如 ATP 检测)。

合规性要求:生产设备(如搅拌机、杀菌锅)需符合食品级材质(304 不锈钢为主),避免使用铅、镉等易溶出有害物质的材料;设备结构应易清洁(无死角、可拆卸)。

清洁消毒制度:

 
 

二、工艺参数:把控 “核心控制点”

 
 

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SOP

明确关键工艺参数:针对每个生产环节,细化操作标准(如烘焙温度 180±5℃、杀菌时间 30 分钟、pH 控制在 4.0-4.5 等),参数需基于产品研发数据和法规要求(如罐头杀菌需符合 GB 7098 的热力杀菌标准)。

可视化呈现:在车间关键设备旁张贴 SOP 流程图(图文结合),确保员工快速核对操作步骤(如 “搅拌转速 500r/min,持续 10 分钟”)。

关键控制点(CCP)监控

热加工食品:杀菌温度 / 时间(预防肉毒杆菌等致病菌);

冷冻食品:速冻温度(-30℃以下,防止微生物繁殖);

饮料:灌装前的无菌环境(预防二次污染)。

识别高风险环节:通过危害分析(如 HACCP 体系)确定 CCP,例如:

实时记录与纠偏:对 CCP 设置监控频次(如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杀菌温度),若参数偏离标准(如温度低于设定值),立即停机排查(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并对偏差时段的产品隔离评估(返工 / 销毁)。

 
 
 

三、人员操作:规范 “人为因素”

 
 

岗前培训与资质管理

基础培训:全员需掌握《食品安全法》、SOP 操作规范、微生物防控知识(如手卫生、着装要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专项培训:对特殊岗位(如杀菌岗、化验员)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如温度计校准、快速检测操作),持证上岗(如检验员需具备食品检验工资格)。

现场操作规范

着装要求:进入车间需穿洁净工作服、戴发网 / 帽、换防滑鞋,即食食品区需加戴口罩、手套;

行为限制:禁止在车间饮食、吸烟,手部接触非生产物品后需立即用消毒凝胶清洁。

个人卫生管控:

操作纪律:严格按 SOP 执行,禁止擅自调整参数(如缩短加热时间);物料转运时使用专用工具(如带盖料桶),避免落地或接触非洁净表面。

 
 

四、物料流转:防止 “交叉污染”

 
 

原料领用与暂存

先进先出:领用原料时优先使用旧批次,记录领用日期、批次号,避免过期原料投入生产;

分区暂存:未拆封原料与拆封后原料分开存放(如拆封的面粉需用密封容器),易腐原料(如奶油)需在冷藏条件(0-4℃)下暂存,且与其他原料隔离。

半成品与成品管理

半成品转运:热加工后的半成品(如熟肉)需快速冷却(2 小时内从 60℃降至 21℃,4 小时内降至 4℃),避免微生物滋生;

成品防护:包装前需检查包装材料(如包装袋密封性、无菌状态),包装后标注批次号、生产日期,与不合格品(如密封不良产品)严格隔离。

 
 
 

五、过程检验与风险预警

 
 

实时抽检与快速检测

半成品检验:每批次抽取样品,检测关键指标(如熟肉的中心温度、糕点的水分活度),不合格则暂停下一道工序;

微生物快速检测:对即食食品加工环境(如工作台面、员工手部),每日用 ATP 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数值超标的区域立即重新消毒。

异常处理机制

偏差分级:轻微偏差(如某时段温度波动 ±1℃)需记录并跟踪;严重偏差(如杀菌温度未达标持续 1 小时)需启动召回预案,评估受影响产品范围;

追溯倒查:通过生产记录(如批次号、设备编号、操作人员)快速定位问题环节,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六、记录与追溯:实现 “全程留痕”

 
 

标准化记录体系

需记录的核心内容包括:

生产参数:各环节温度、时间、压力等;

物料信息:投入原料的批次号、领用数量、成品产出量;

人员与设备:操作人、设备运行状态、清洁消毒记录;

检验结果:半成品 / 成品的检测数据、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追溯要求

记录需可追溯至 “每一批次产品”,确保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在 24 小时内追溯到原料来源、生产环节、流向(如经销商),并实现 “正向追踪”(从原料到成品)和 “反向追溯”(从成品到原料)。

来源:我是食干家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