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掏心掏肺】中国食品企业【食品研发】别踩坑!从配方工艺取舍到成本倒推
2025-09-03 19:06:57 点击量: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分析一下: 1、如果真的是涉及到全新的产品或行业,比如,原来是搞水产品的,突然让开发饮料,那只能先找找资料、文献,搞些参考配方出来,然后对这些配方进行评估,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除虚假的东西,多试样。 也可走访一下市场,了解同类产品,查看一下配料表,可能关键东西人家上面不会标注,但至少几个大类可以大致确定一二。同时也研究、关注一下加工工艺。 2、如果是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开发新的系列,这个经验的作用就发挥了。我想以前的配方或某一部分可以参考!如咸度、酸度、鲜味、粘稠度等,这些配方可以“集成”,根据新物料物性稍作修改即可! 1、产品的开发成功与否,纯技术层面上分析。从狭义上讲,只要口味好,大家喜欢吃,就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从广义上讲,只有成交了的产品,才是商品!没有卖出,那叫“呆料”,公司的“负资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开发人员,要有成本意识!从销售销售价倒推,设定单位成本,以此调整原辅料、配方。 另外要了解市场动作手段,不能光呆在实验室里捣鼓,还作自我陶醉状。作为公司高层、决策层,要考虑整体产品的动作过程,开发只是一个环,不能因为销售不成功(这是最直接最残酷的衡量指标)全怪开发人员。可悲的是,这是个冰冷的现实!一旦产品滞销,销售人员就说口味不对,价格偏高,包装太土…… 2、开发人员的做人问题!这个我觉得也很重要!中国人更注重无形的东西。跟各部门搞好关系,学会做人,这是研发人员首先要面对和学习的课题。 此话题因为有点脱离主题,我不想过于展开,就举个例子。比如:你要开发一个产品,要用到一原料,公司下面A车间冷库里有,关系好,直接进去拿好了,关系不好,他说不能拆零,要领导批条,累死你!再如试样要用到某设备,实验室没有,要到车间里去做,让他开一下机器,关系好,他会亲自给你操作,人手不够,他手一挥,来一帮,给你称量、包装,关系不好,他说我们生产正忙,且你的产品有异味,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 产品的研发,每一步都很重要!如果非要排个重要先后顺序,我想这样: 1、要有口尝一下样品能判断样品的酸度、盐度等的能力;
1、首先要对配方组成中的成分功能要了解!特别是一些量小但作用大的添加剂!型号、厂家建议要统一。
2、对于重要且“敏感”(指对热、氧、pH等)的原料的预处理,建议关注一下。
3、设备因素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指设备大小、型号不一,可能导致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搅拌”等工艺参数不一样。比如:面团的搅拌成型,A公司用A设备,加多少水、辅料,多少时间,OK,而到B公司,由于设备不一样,搅拌浆形状不一,尽管配方一样但可能搅拌时间要调整或根本不适合使用,所以原理要搞懂。
4、个人觉得,车间的管理更重要!现在,很少有什么天大的保密配方或技术人家不会,关键是如何严格按工艺执行!车间管理不到位,最好的配方、工艺参数,那都是品管部档案柜内的东西,没用!
1、目标消费者(群)的需要是否真正理解和摸透?卖给谁?他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产品差异化在哪里?
2、价格优势,成本领导。
3、通路选择和建设。
4、小试、中试到正式生产的过渡,及今后正式生产时的车间内部管理,做到质量的稳定。
2、用手接触一下热水,应能判断水温,对于温度较高的水,能从水汽情况、加热时发生的声音判断出水温,能从油烟判断油温;(多练)
3、能具备用默数计时的能力;
4、要有目测长度的能力,知道自己手掌完全伸展后大拇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最长距离(一般20-25厘米,必要时可用此“专用工具”粗测一下欲测量对象的长度等);
具备以上几点能力或密技后,如果有机会去外参观或交流,可以:
1)了解对方产品的酸、盐度等情况(通过上述的①);
2)可以初步了解一下对方的工艺参数(通过上述的②③④,④÷③=速度,如输送带的速度或油炸速度);
3)通过对方的加工速度、人员等粗测产品生产能力、成本(水电汽、包材等应知且较通用)。
文章来源:食品论坛网友 7ntclub 分享,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