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手把手教】中国食品肉制品食品生产企业,如何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2025-09-28 18:55:22  点击量:

在肉制品食品生产过程中,车间、环境及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核心环节。若清洁消毒不到位,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进而损害企业声誉。

本次就来聊聊文如何开展全面且高效的清洁消毒工作,供企业参考。

 
 
 

一、肉制品生产车间清洁消毒

 
 

(一)清洁区清洁消毒

清洁区作为肉制品生产的核心区域,包括冷却间、内包装间、无菌灌装间等。

1. 日常清洁流程

预清洁:使用食品级碱性清洗剂(pH值8~10)稀释后进行高压喷淋,冲洗地面、墙面、天花板及操作台,重点清除缝隙与转角处的肉糜和油脂。

主清洁:对顽固污渍使用中性清洁剂(pH6~8)配合软毛刷擦拭,再以清水冲洗2~3次,杜绝清洁剂残留。墙面应自上而下清洁,避免二次污染。

消毒处理:采用“双重消毒法”——首先喷洒200mg/L次氯酸钠溶液保持湿润15~20min,再使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以上,确保无死角。

终末检查:检查有无积水和污渍,清洁剂与消毒剂残留需符合GB 14930.1和GB 14930.2标准要求。

2. 定期清洁消毒

拆分解清洁:可拆卸部件需用50℃热水浸泡30min,以1%–2%碱性清洁剂刷洗,避免表面刮伤。

空间熏蒸消毒:使用20%过氧乙酸溶液,按10~15 mL/m³加热蒸发,密闭熏蒸2–3小时,之后通风4h以上,空气中残留量需≤0.1mg/m³。

排水系统清洁:用60~70℃高压水冲洗管道,再以500mg/L次氯酸钠浸泡30min,防止细菌与蚊虫滋生。

(二)准清洁区清洁消毒

准清洁区包括腌制间、斩拌间、滚揉间等,清洁频率与强度低于清洁区但高于一般作业区。

1. 日常清洁流程

污物清理:及时清除肉糜、血水并密封转运,避免异味产生。

清洁剂清洗:使用150mg/L中性清洁剂,结合擦拭与低压喷淋,重点处理积污部位。

消毒处理:以150mg/L二氧化氯溶液喷洒并保持10~15min,再清水冲洗;空间可采用臭氧消毒(浓度≥0.3mg/m³,作用30min),结束后通风2h。

2. 定期清洁消毒

设备内部清洁:对滚揉机、斩拌机等设备内部用50~60℃高压水冲洗,再使用200mg/L次氯酸钠喷洒并浸泡20min,注意电机和电路部分保持干燥。

地面防滑处理:以1%柠檬酸溶液或专用除油剂擦拭地面,保持防滑纹路清晰。

(三)一般作业区清洁消毒

包括原料解冻间、分割间、外包装间等,重点在于去污、控尘和防虫,避免污染扩散。

1. 日常清洁流程

表面清洁:清除原料残渣和包装碎屑,地面清扫后冲洗并擦干,防止霉变。

消毒处理:使用100mg/L次氯酸钠擦拭设备及地面,保持5~10min,再清水冲洗。

2. 定期清洁消毒

原料解冻间清洁:以2%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地面与墙面,彻底清除血渍和油污,并检查解冻设备温度控制。

虫害防治:门窗及通风口加装≥40目防虫网,定期检查;每10平方米放置一块粘鼠板并定期更换。

 
 
 

二、肉制品生产环境清洁消毒

 
 

(一)厂区外部环境清洁消毒

1. 厂区道路与广场

日常清洁:每日清扫道路及广场,雨后及时清理积水。

定期消毒:每周使用100mg/L二氧化氯溶液喷洒,重点处理车辆通道和装卸平台。

2. 原料仓库

原料存储清洁:物品离地≥10cm、离墙≥30cm存放,检查包装完整性。

消毒处理:以150mg/L次氯酸钠擦拭地面和货架,保持10min,通风口防尘网及时清洁。

(二)车间内部辅助区域清洁消毒

1. 更衣室

个人物品清洁:用75%酒精擦拭储物柜,工作服按区色分洗,高温灭菌后存于专用衣柜。

环境清洁消毒:地面清水拖洗,以100 mg/L二氧化氯喷洒,公共设施酒精擦拭。

2. 洗手消毒间

洗手设施清洁:保持洗手池和水龙头清洁,用150mg/L次氯酸钠擦拭,洗手液及消毒液及时更换。

消毒流程管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烘手器出风口应及时清洁。

(三)空气环境清洁消毒

1. 车间空气清洁

日常消毒:清洁区采用万级层流净化,定期更换过滤器;其他区域采用机械通风,并结合紫外或臭氧消毒。

2. 空调系统清洁

过滤器清洁:空调系统的初效过滤器每月拆洗1次(用清水冲洗后晾干),中效过滤器每3个月更换1次;空调冷凝水盘需每月清理,防止积水滋生霉菌,清理后用1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管道消毒:清洗空调管道,去除管道内的灰尘、霉菌,再用200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洒管道内壁,消毒后通风 2 小时,确保空调送风无异味、无微生物污染。

 
 
 

三、肉制品生产设备清洁消毒

 
 

(一)原料处理设备清洁消毒

1. 解冻机

日常清洁:冲洗解冻槽,清除血水和残渣,喷淋头需拆卸冲洗。

深度消毒:以200mg/L次氯酸钠浸泡,并检查温度传感器,确保解冻温度0~4℃。

2. 分割机

日常清洁:清除肉糜后以40~50℃高压水冲洗,刀片专用去油剂护理。

拆洗消毒:拆卸刀片及传送带,热水浸泡后中性清洁剂刷洗,以150mg/L二氧化氯消毒15min,干燥后组装。

(二)加工设备清洁消毒

1. 斩拌机

日常清洁:使用后立即清水冲洗,高脂肪原料需以60℃热水加中性清洁剂处理。

拆洗消毒:每日拆卸斩拌刀及搅拌桨,以1%碱性清洁剂刷洗,200mg/L次氯酸钠浸泡20分min,外部以75%酒精擦拭。

2. 滚揉机

日常清洁:使用后以50~60℃高压水冲洗筒内,检查密封胶条完整性。

深度消毒:用3%过氧化氢溶液喷洒并空转10min,再清水冲洗2–3次,同时清洁控制系统,用干抹布擦拭显示屏、按钮,防止进水短路。。

(三)包装设备清洁消毒

1. 灌装机

日常清洁:使用后立即冲洗灌装头和料斗,气动元件需去油污。

拆洗消毒:每日拆卸灌装头和密封圈,热水浸泡后中性清洁剂刷洗,以150mg/L二氧化氯浸泡15min;料斗用200mg/L次氯酸钠喷洒10min再冲洗。

2. 真空包装机

日常清洁:擦拭台面和真空室,清理密封槽,及时吸干积液。

定期消毒:以150 mg/L二氧化氯擦拭各部位并保持10–15min,检查密封胶条,保养真空泵。

(四)辅助设备清洁消毒

1. 输送带

日常清洁:生产结束后,关闭输送带电源,用刮板清除输送带表面的肉糜、原料残渣,再用高压水枪沿输送带运行方向冲洗,避免污水逆流进入设备内部;若为网带式输送带,需用软毛刷清理网带缝隙内的残留污物,防止堵塞影响物料传输。

定期消毒:以200mg/L次氯酸钠喷洒并保持15min,再用清水冲洗晾干;检查输送带的张紧度与驱动装置,用干抹布擦拭电机、减速器表面,防止油污滴落污染输送带。

2. 提升机

日常清洁:清空并冲洗料斗,链条传动需擦拭油污。

定期消毒:以150mg/L二氧化氯擦拭料斗、链条及导轨,再用清水擦拭;检查料斗连接处的密封垫,若有破损需及时更换,防止物料泄漏引发污染。

 
 
 

四、如何有效落实清洁消毒工作

 
 

(一)建立责任分工机制

明确岗位责任:设立“清洁消毒专员”统筹工作,班组长监督本区清洁。

分级培训考核:定期培训清洁剂使用、安全操作及设备拆装,每季度考核,不合格需重新培训。

(二)规范操作记录与追溯

建立清洁消毒记录表:详细记录区域/设备、时间、药剂种类与浓度、操作及检查人员、ATP检测值等,记录保存不少于6个月。

实施“痕迹化”管理:关键环节安装监控,消毒剂领用需登记台账。

(三)定期检查与整改

日常抽查:随机抽查清洁消毒效果,重点检查清洁区操作台、设备缝隙、排水口等易忽视部位,使用ATP检测仪现场检测微生物残留,若发现超标,需立即责令相关责任人重新清洁消毒,并分析超标原因(如清洁剂浓度不足、消毒时间不够),制定整改措施。

月度综合检查:内容包括清洁消毒记录完整性、设备完好性(如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层流净化系统运行状态)、消毒剂保质期与储存条件(如消毒剂需避光、密封储存,远离原料仓库)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如消毒记录缺失、紫外线灯强度不足)下达整改,明确整改期限与责任人,整改完成后需复核验收。

 
 

五、清洁消毒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清洁剂与消毒剂残留问题

常见原因:清洁剂浓度过高、冲洗次数不足;消毒剂喷洒后未按要求用清水冲洗(如准清洁区消毒后需清水冲洗,若省略此步骤易导致残留)。

解决办法: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配比清洁剂与消毒剂浓度(如碱性清洗剂浓度1%~2%);清洁后增加冲洗次数,必要时使用pH试纸检测表面pH值,确保无残留。

(二)设备腐蚀问题

常见原因:使用酸性 / 碱性过强的清洁剂;消毒剂浸泡时间过长。

解决办法:根据设备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如不锈钢设备可使用中性清洁剂,避免使用强酸 / 强碱清洁剂);严格控制消毒剂浸泡时间(如金属部件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不超过20min),浸泡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并擦干,防止水分残留引发锈蚀;定期对设备进行防锈处理(如每年对分割机、斩拌机等金属设备表面涂抹食品级防锈油)。

(三)微生物超标问题

常见原因:清洁消毒不彻底(如设备缝隙未清理干净);消毒方式选择不当(如一般作业区仅用紫外线消毒,未结合化学消毒);清洁工具交叉使用(如用同一抹布清洁准清洁区与一般作业区)。

解决办法:针对设备缝隙、排水口等易积污部位,使用专用工具(如细长毛刷、高压水枪)进行深度清洁;根据区域特点选择“组合消毒法”(如清洁区采用 “化学消毒 + 紫外线消毒”,一般作业区采用 “化学消毒 + 臭氧消毒”);实行清洁工具分区管理,不同区域的抹布、毛刷、水桶需区分颜色(如清洁区用白色,准清洁区用蓝色,一般作业区用灰色),并标注使用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综上,肉制品生产企业的清洁消毒工作需覆盖车间、环境、设备全场景,贯穿生产全流程。企业不仅要解决“如何清洁消毒”的技术问题,更要建立 “确保清洁消毒有效” 的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阻断微生物污染、化学残留等食品安全风险,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肉制品,既保障消费者健康,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食品人说食品事儿;作者:陈醉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