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手把手教】中国食品工厂产品标签管控制度!
2025-09-29 18:11:12 点击量: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所有产品标签的设计、审核、印制、使用及管理全过程,确保标签内容的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防止因标签问题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客户投诉及法律纠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预包装食品、半成品及原料(如适用)的标签管理活动,包括新标签的设计、现有标签的变更、标签的验收、保管、领用、发放、使用及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 职责分工 质量管理部门(QA/QC):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标签内容的合规性审核;依据最新法规标准更新标签审核标准;监督标签使用环节的符合性;保管标签标准样本及审核记录。 研发部门/产品部门:负责提供新产品的配方、工艺特性、营养成分计算值、过敏原信息、储存条件等核心技术参数,并确保其真实性。 市场部/销售部:负责提出标签的版面设计、品牌标识等视觉要求,并确保广告用语合法合规。 采购部:负责选择合格的标签供应商,确保印制质量,并负责标签的采购、验收和入库。 生产部/车间:负责标签的领取、现场保管、正确使用及报废管理,确保生产线所用标签与生产指令一致。 仓库:负责标签的仓储管理,执行先进先出(FIFO)原则。 第二章 标签内容设计及审核控制 第四条 设计依据 所有标签内容必须严格遵循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3432)(如为特殊膳食用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相关产品标准及法律法规的特殊要求(如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标识等)。 第五条 强制标示内容 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且清晰、醒目、持久: 食品名称 配料表 净含量和规格 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贮存条件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编号) 产品标准代号 营养成分表 致敏物质信息 第六条 审核流程(关键控制点) 设计发起: 由研发部或市场部发起新标签或标签变更需求,填写《标签设计/变更申请表》。 内容提供: 研发部提供完整、准确的技术参数(配料、营养成分、工艺说明等)。 合规审核: 质量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和设计稿后,依据最新法规进行严格审核,填写《标签审核记录表》,并签字确认。 签样批准: 审核通过后,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人签字批准,形成最终的“标签标准样本”(可为电子稿或打印稿),并归档保存。 印制: 采购部凭批准的“标签标准样本”联系合格供应商进行印制。任何未经批准的修改不得进行。 第三章 标签的采购、验收与仓储管理 第七条 供应商管理 标签供应商应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对其资质、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估。 第八条 入库验收 采购的标签到货后,仓库管理员应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核对标签的品名、规格、批次号是否与采购单一致;对照“标签标准样本”,检查版面内容、文字、图案、颜色、尺寸等是否完全一致;检查印刷质量(无模糊、脱墨、污损等)。 验收合格后,填写《标签入库验收记录》,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隔离存放,并通知采购部退货或处理。 第九条 仓储管理 标签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区域,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实行分区、分类管理,标识清晰。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FIFO)原则,防止积压过期。 第四章 标签的领用、使用与现场控制 第十条 领用 生产车间根据当日《生产指令单》的需求,填写《标签领用单》,经车间主任批准后,到仓库领取相应批次和数量的标签。 仓库管理员核对《生产指令单》和《标签领用单》无误后,方可发放,并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 现场管理 标签进入生产车间后,应存放在指定区域,由专人管理,防止混淆、污染和损坏。 生产前,班组长或指定质检员必须再次核对 即将使用的标签实物与《生产指令单》要求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代码是否100%一致。此环节为关键复核点,必须记录。 贴标操作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培训,确保贴标位置正确、平整、牢固、清晰。 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标签质量问题(如印刷错误、破损等),应立即停止使用,隔离标识,并报告班组长和质量管理员处理。 第十二条 报废与销毁 对于打印错误、损坏、版本过期的废旧标签,必须进行及时清理和销毁。 销毁工作应由两人以上在场执行,采用粉碎或焚烧等方式,确保无法再次流通。 销毁过程需填写《标签销毁记录》,注明销毁原因、数量、时间、经办人及监销人,并存档备查。 第五章 标签变更控制 第十三条 变更情形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必须启动标签变更流程: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修订; 产品配方、工艺改变; 公司名称、地址、SC证信息变更; 品牌或包装设计更新。 第十四条 变更流程 所有变更必须重新执行第六章的审核流程,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必须对旧版标签进行彻底清理和销毁,防止新旧版本混用。 第六章 培训与记录管理 第十五条 培训 公司定期对与标签管理相关的员工(如研发、采购、生产、品管人员)进行标签法规和本制度的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第十六条 记录保存 本制度涉及的所有记录(如审核记录、验收记录、领用记录、销毁记录等)应真实、完整、清晰,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七章 罚则 第十七条 对于违反本制度,导致标签误用、错用,造成产品不合格、客户投诉或公司经济损失的,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及部门进行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直至追究行政责任。 附件(建议编制) 《标签设计/变更申请表》 《标签审核记录表》 《标签标准样本》(格式) 《标签入库验收记录》 《标签领用单》 《生产现场标签核对记录》 《标签销毁记录》 来源:食品质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