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推心置腹】中国食品企业【供应商现场审核】技巧!

2025-10-27 18:32:41  点击量:

以下是一些供应商现场审核的实用技巧:

 

审核前充分准备

 
 
 

1、熟悉审核标准和要求

深入研读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 ISO 9001 等)、行业规范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供应商审核准则,明确各项审核指标和具体要求。例如,如果审核食品供应商,要清楚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中对生产环境、原材料采购、加工过程等方面的详细规定,这样才能在现场准确判断供应商是否达标。

梳理出审核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比如对于制造型供应商,重点关注生产设备状况、质量控制流程、人员资质等方面;对于服务型供应商,则着重考查服务流程的规范性、响应时间等要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开展审核。

2、收集供应商资料

提前向供应商索要相关文件资料,如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近期的质量检验报告、生产计划、客户投诉记录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预先分析,了解供应商的基本情况、运营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现场审核确定针对性的关注点。例如,若从质量检验报告中发现某产品的不合格率有上升趋势,那么在现场审核时就重点查看该产品对应的生产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了解供应商所处行业的特点和市场环境,包括行业的平均水平、常见的质量问题、技术发展趋势等,以便在审核时能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估供应商的表现,判断其优势和劣势所在。

 

现场审核的观察技巧

 
 
 

1、整体布局与环境观察

一进入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场所,先观察整体的布局是否合理,比如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等是否分区明确且符合流程要求,物料流转是否顺畅,有无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对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尤其重要)或影响生产效率的不合理布局。例如,在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中,若原材料仓库与成品仓库距离过远,中间物料搬运路线复杂,可能会增加物料受损以及生产延误的风险。

查看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地面是否清洁、有无杂物堆积,设备表面是否干净整洁等,良好的环境卫生往往反映出供应商的现场管理水平和对质量细节的把控程度。例如,在机械加工车间,如果地面到处是油污和切屑,可能意味着设备维护不到位,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2、生产设备观察

观察设备的新旧程度、型号规格,判断其是否先进且能满足生产需求,老旧且落后的设备可能无法保证高质量的生产。例如,在印刷行业,采用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的印刷设备,相比陈旧的手动调节设备,更能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

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振动或冒烟等情况,运行正常的设备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

同时,注意设备的标识情况,如设备名称、编号、操作说明、维护保养记录等是否齐全,清晰的标识有助于规范操作和设备管理。

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查看是否有定期的维护保养计划、保养记录以及相应的备品备件,设备得到良好的维护才能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质量问题。例如,通过查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中机床的保养记录,了解其是否按时进行了润滑、精度校准等保养工作。

 
 

人员访谈技巧

 
 
 

1、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

涵盖不同层级和岗位的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质量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工人、仓库管理人员等,从不同角度了解供应商的运营和质量管控情况。例如,与高层管理人员访谈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质量方针等宏观层面的内容;与一线工人交流能知晓实际生产操作中的具体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针对不同访谈对象准备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询问一线工人对本岗位操作规范的熟悉程度、是否清楚质量标准以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质量相关问题;向质量部门负责人了解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和频率、如何处理质量投诉等。

2、营造良好的访谈氛围

保持礼貌、亲和的态度,让被访谈者感到放松,愿意如实回答问题。

可以先从一些轻松的话题入手,如了解对方在企业工作的年限、工作感受等,然后再逐渐切入与审核相关的重点问题。

认真倾听对方的回答,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眼神交流、点头等方式表示在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除非对方的回答偏离主题太远,这样有助于获取更全面、真实的信息。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生僻或带有指责性的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提问,让不同岗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员都能理解问题并准确作答。

 

 

文件审查技巧

 
 
 

1、完整性审查

对照审核标准和预先确定的审核内容,检查供应商提供的各类文件是否齐全,比如质量体系文件应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应的质量记录表格等,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可能意味着其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例如,若没有作业指导书,一线工人在操作时可能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查看文件的版本控制情况,确保使用的是最新有效的版本,防止因版本混乱导致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影响质量管控效果。例如,发现某生产工艺文件存在多个版本且未明确标注哪个是现行版本,就需要进一步核实其在实际生产中是否按照正确的标准执行。

2、一致性审查

核对文件内容之间是否相互一致,例如质量手册中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在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具体文件中是否有相应的体现和细化落实措施;质量检验报告中的数据与生产记录中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等,不一致的情况往往暗示着质量管理存在不规范之处。

检查文件规定与实际操作是否相符,通过现场观察、人员访谈等方式验证文件所描述的流程、标准等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真正得到执行。比如文件规定了每道工序后要进行质量自检,但现场观察发现工人并没有按此操作,这就说明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问题挖掘与记录技巧

 
 
 

1、多角度挖掘问题

采用多种方式挖掘潜在的质量问题,通过观察现场情况、查阅文件、访谈人员等不同途径,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从现场看到某产品的库存积压较多,一方面通过与仓库管理人员交谈了解原因,另一方面查看销售记录、生产计划等文件,综合判断是生产计划不合理、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积压。

对反复出现的同类问题要特别关注,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系统性的管理问题或者工艺缺陷等,而不是简单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找到根源才能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

2、准确记录问题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详细、准确地记录,包括问题出现的具体位置(如生产车间的哪个工序、仓库的哪个区域等)、问题的表现形式(如设备故障的具体现象、文件不符合的具体条款等)、涉及的相关人员或部门等信息,便于后续整理审核报告以及要求供应商进行针对性的整改。

可以采用拍照、录像、记录数据等方式辅助记录问题,直观的影像资料和准确的数据能更清晰地呈现问题,增强说服力,也有助于后续的回顾和分析。

 

 

审核总结与沟通技巧

 
 
 

1、及时总结审核情况

在审核过程中,要边审核边对发现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将零散的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别(如质量体系、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对供应商整体质量状况的清晰认识。

对审核结果进行初步判断,根据审核标准和实际情况,大致确定供应商在各方面的符合程度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点,为撰写审核报告和提出审核结论做准备。

2、有效沟通审核结果

在末次会议等沟通环节,要以客观、公正、专业的态度向供应商反馈审核结果,先肯定其做得好的方面,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避免一味地批评指责,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有助于供应商积极接受并配合后续的整改工作。

对于供应商提出的疑问或解释,要认真倾听并合理回应,必要时可以再次核实相关情况,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也体现出审核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运用好这些供应商现场审核技巧,能够更全面、深入、准确地评估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为企业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保障供应链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