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推心置腹】中国食品企业【供应商审核】的完整流程
2025-11-05 18:19:16 点击量:
一次成功的现场审核,可以细分为以下步骤: 审核前:策划与准备(至关重要!) 成立审核小组:组建跨职能团队,包括采购、质量、技术工程师等。 制定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目的、范围、类型、日期和团队成员。 评审历史资料:回顾供应商提供的调查问卷、证书、报价单等文件。 编写审核检查表:这是审核的“路线图”。根据审核类型,列出需要查看的具体项目、需要询问的问题和需要抽取的记录。 通知供应商:提前发出审核计划,让其做好准备,确保关键人员在场。 审核中:现场执行 首次会议: 向供应商管理层介绍审核团队、目的、范围和计划。 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 现场审核执行: 望:观察现场环境、5S、员工操作、设备状态、物料摆放。 闻:倾听员工的说法,感受企业文化。 问:依据检查表提问,与不同层级员工(操作工、班组长、经理)交流。 切:查阅文件和记录,如: 来料检验记录 生产过程控制图表 最终检验报告 设备维护记录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记录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 培训记录 遵循“望、闻、问、切”: 收集客观证据:对发现的问题点,及时记录并尽可能获取照片、文件副本等证据。 每日小结/末次会议前沟通:与审核团队内部沟通发现,统一意见,并对重大发现与供应商进行初步沟通。 末次会议: 感谢供应商的配合。 系统性地汇报审核发现(正面和负面)。 明确提出问题点,并给出初步的审核结论。 确认纠正措施的要求和时限。 审核后:报告与跟踪 编写审核报告: 在审核结束后尽快完成。 报告应包括:审核概述、发现详情(通常分为严重、主要、次要不符合项)、审核结论(如:推荐、有条件推荐、不推荐)。 要求纠正措施: 要求供应商对每个不符合项提供根本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计划。 跟踪验证: 评估供应商提交的纠正措施计划是否合理。 通过后续审核、文件审查或证据提交等方式,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结果归档与应用: 将完整的审核报告、纠正措施记录归档,作为供应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后续的绩效评估和定期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