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黑榜公示】安徽曝光12批次不合格食品,农兽药残留问题近半数
2025-07-17 18:21:18 点击量:
本网讯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5年第25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检出12批次不合格食品。 5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 5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42%,分别为亳州市谯城区美之疏蔬菜零售店销售的生姜,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美团百菜园(芍花路农贸市场店)销售的标称谯城区马盼玖旺冷冻食品店生产的长豆角,啶虫脒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蒙城县席云云便利店销售的生姜,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霍山县小合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黄豆芽,4-氯苯氧乙酸钠(以4-氯苯氧乙酸计)、6-苄基腺嘌呤(6-BA)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程华雨销售的鳊鱼,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噻虫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该药具有高效广谱、毒性较低等优点。食用农产品中噻虫胺残留量超标,可能为种植者未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用量使用,或者使用后未严格落实农药使用后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而导致。 4-氯苯氧乙酸钠又称防落素,是一种内吸、广谱、高效、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2015年第11号),豆芽生产经营过程中禁止使用4-氯苯氧乙酸钠。4-氯苯氧乙酸钠不合格可能是商家为加速豆芽生长,违法添加使用4-氯苯氧乙酸钠。 苄基腺嘌呤是一种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加快植物生长。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原农业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第11号《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规定,6-苄基腺嘌呤作为低毒农药登记管理并限定了使用范围,为确保豆芽食用安全,豆芽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上述物质。 啶虫脒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对蚜虫等有较好防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啶虫脒在豆角类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4mg/kg。啶虫脒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规定,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作为恩诺沙星的残留标志物,在鱼类产品中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养殖户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药物残留超标。 3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分别为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舌尖土特产品店(个体工商户)销售的标称青阳县禅悦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黄精酥,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繁昌区鲜优水果超市销售的标称繁昌区伍记园清真食品厂生产的鸡蛋散,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蒙城县玉虎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安徽健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果吧,安赛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规定,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糕点中不得使用。检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 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等在食品中起到膨松剂、稳定剂作用,如超范围或超量使用会产生铝残留。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商户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中铝含量不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安赛蜜又称乙酰磺胺酸钾,作为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不在人体内代谢和提供能量。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糖果制品中安赛蜜的限量为0.3g/kg。安赛蜜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使用或者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2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2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亳州宏丰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安徽沁皖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枣枸杞桑葚茶(代用茶),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黄山永波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黄山新如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顶市酥(熟粉类冷加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霉菌是评价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指示性指标,食品中霉菌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计数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形成的霉菌菌落数。霉菌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消毒不彻底,还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用以反映食品卫生状况。超标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落数较高;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还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检出大肠菌群,是有被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受到了来自原料、包材、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污染,或产品储运条件不当而导致。 此外,还有1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1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污染问题,分别为合肥法斯顿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安徽黄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梦幻黄山(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安徽红摇饮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红摇山泉,亚硝酸盐(以NO-2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组织开展核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