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珍贵收藏】中国食品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汇编,超全~!
2024-11-01 18:02:06 点击量:
一、设备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巡检内容: 1、设备的振动:检查设备的振动是否有异常现象。 2、设备的声音:设备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 3、设备的温度:检查设备的温度是否正常。 4、设备的气味:是否有介质泄漏气味和其它异常气味。 5、设备连接紧固情况:地脚螺栓是否松动,设备各连接螺丝是否松动。 6、设备润滑情况:观察油压、油温、油位是否正常,目测油质变化情况。 7、设备的密封性:检查机、泵、管路、阀门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 8、设备的腐蚀情况:检查设备是否被腐蚀,及腐蚀程度。 9、设备仪表参数:检查设备各相关仪表参数是否正常。 10、设备卫生:查看设备卫生是否整洁。 11、巡检人员根据每个岗位具体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做到耐心细致、全面周到,不漏掉任何一项内容。 巡检路线的规定: 1、操作工巡检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较大的问题要向生产调度员报告。 2、巡检人员巡检时应随身携带适量的工具(如:活口扳手、手锤、测温枪、测振仪等),遇到简单方便处理的故障应立即处理。 3、维修巡检人员个人无法处理的,在巡检结束后汇报班长,班长组织材料和人员进行处理。 4、操作和维修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汇报,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 5、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巡检时如发现机器缺油等保养不良的现象,有权利和义务要求相应员工立即整改。 巡检记录: 1、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路线巡检完毕后,如实认真填写设备巡检记录,对巡检发现的问题,无论是否处理过,都要认真详细做好记录。 2、巡检记录填写时间,岗位操作人员应在整点前后5分钟范围内填写完毕;维修工应在巡检完成后开始填写本车间制定的巡检记录表,并且在整点后5分钟内填写完毕。 3、保持巡检记录表的整洁,巡检记录表填写要使用仿宋字,要求字体工整,不得随意勾画、涂抹。 4、设备巡检记录由设备处设备员每两天收集一次,并由设备处保存;维修人员的设备巡检记录表 由维修所在车间每两天收集一次,并由本车间整理保存。 对岗位巡检人员的要求: 巡检人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所属岗位设备性能,能够独立判断设备的基本故障,并有一定的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熟练使用巡检设备仪器,如:测温枪、测振仪等设备,能正确读数,并能判断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是否有异常变化。 二、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密封点的分类和统计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列入密封点统计范围: 1、没有密封装置(结构)的两个偶合件的结合部位。 2、设备内部无法检查统计、阀门内漏无法检查的。 3、埋在地下的各种管线 密封点计算方法: 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 三、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三级保养制度: 一级保养(日常设备维护保养) 保养内容至少包括:设备的日常点检、清扫、加油、消耗品的更换及简易零件的修理,并做好 更换与修理记录。 a) 外观整洁。 b) 检查各部位的运行状况,紧固松动部位,包括管线松动的固定,设备地脚松动坚固,法兰因坚固力不够出现的泄漏。 c) 液压润滑,清洗油路管线、清洗滤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换油。 d) 安全防护、指示仪表齐全、可靠。 使用部门的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一级维护保养,并对设备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负直接责任。 二级保养 a) 二级保养要完成一级保养的全部工作,要求润滑部位全部清洗,结合换油周期检查润滑油质,进行清洗换油。 b) 检查设备的动态技术状况与主要运行指标(噪音、振动、温升等),调整安装水平,更换或修复零部件,清洗或更换电机轴承,测量绝缘电阻等。经二级保养后要求性能达到工艺要求,无漏油、漏 气、漏电现象,声响、振动、压力、温升等符合标准。 c) 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如清油过滤器网、清洗水夹套),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路管线、滤油器,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 d) 二级保养前后应对设备进行动、静技术状况测定,并认真做好记录。 二级保养以专业维修人员为主,操作工参加。 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需由设备处、动力处委托生产厂商、专业机构做性能恢复检查或保养修理。 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保养要求: 1 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做到“四懂”、“三会”,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及停车。 3 操作人员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保持润滑系统完好,按规定添加润滑油(脂),认真填写设备润滑记录。 4 操作人员要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5 操作过程中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填写设备检修票,联系维修人员诊断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通知调度员及有关岗位和上报车间领导,不查清原因、没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详细记录在设备巡检记录表和交接班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6、各承包范围内的设备、管线、仪表、基础等要保持完好、清洁,做到防腐、保温、防冻等完整有效。 1、维修工明确分工,对分工承包的设备、管线、仪表负有巡检、维护和修理的责任。 2、维修工要定时、定点检查,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3、维修工对发现的缺陷要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4、维修工接到设备检修票后应在10分钟(夜班15分钟)内赶到现场,对生产造成威胁的紧急情况,应立即组织检修,因人力、技术、备件等原因不能立即检修的要联系本车间分管领导,并将不能检修的原因详细告知操作工,操作工应在设备检修票上如实作下记录。 5、未经设备处、动力处同意,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备用设备: 备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要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有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长期备用设备、闲置设备应建立台账,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 四、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管理内容和方法:“五定”、“三级过滤” 1、 “五定” a)定点:按日常规定的润滑部位注油,不得遗漏; b)定人:设备的日常加油部位,润滑油由操作工负责,润滑脂由维修工负责。加油完毕应及时 填写记录; c)定质:按设备要求选一润滑油(脂)品种,质量要合格。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 洁无杂物,方可加入润滑部位,禁止乱用油(脂)或用不干净的油(脂); d)定时:对设备的加油部位,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换油; e)定量: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脂)。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 本着节约用油的原则,按规定给油箱换油和各润滑点加油。 2 、“三级过滤” a) 一级过滤:领油大桶到固定贮油箱; b) 二级过滤:贮油箱到油壶; c) 三级过滤:油壶到润滑部位。 加油要点及注意事项: 加油人员经常检查润滑部位,轴承温度应保持在规定指标内。润滑油位一般应保持在显示刻度的1/2~2/3 之间,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照设备资料技术要求来定。 新安装设备第一次(磨合期)投入运转,应在 15~30 天内更换一次新油;正常运转时,换油周期应根据工作条件、润滑油检验报告而定。 五、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基础资料分类: 1、技术标准类资料包含内容 a)设备操作规程(包括电气设备运行规程) b)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电气、仪器、仪表维护检修规程) c)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2、管理定额类资料包含内容 a)设备检修周期定额 b)检修工期定额 c)备品配件消耗与储备定额 d)维修费用定额 e)执行定额情况统计、考核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3、报告和记录 a)设备台帐 b)设备密封档案 c)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 d)设备技术档案 六、设备检查评级制度 设备检查评级工作,必须定期进行,车间每月进行一次,由车间设备副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有生产设备按评级标准进行认真的检查、评级。 1 设备检查评级结果应记入设备技术档案。 2 设备处、动力处每月对各车间的检查评级情况进行抽查。 3 设备检查评级时查出的设备缺陷,车间应及时组织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应列入设备检修计划,缺陷严重而影响安全生产时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汇报,由有关部门组织处理。 4设备等级评定,分为完好设备和不完好设备。 完好设备标准: 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a) 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b) 仪表、计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c)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坚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d)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e) 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 2、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a) 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b) 无振动、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c) 各部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要求; d)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3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a) 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记录。 b) 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c) 设备易损配件有图纸; d) 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维修人员设备保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