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照猫画虎】中国学校食堂暑假后开学前的全流程准备工作与注意事项
2025-08-26 18:46:14 点击量:
1 设施设备检查与维护 燃气安全检查: 采用肥皂水检漏法检查燃气管道接口、阀门等部位,确保无泄漏。 检查燃气管道是否老化,接口密封性是否良好,阀门能否正常开关,灶具是否能正常使用等。 电路系统安全检测: 对配电箱进行负荷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食堂开伙后的用电需求。 检测线路绝缘情况,检查用电设备接地是否良好,排查线路老化问题。 烹饪设备功能性检测: 检测灶具、蒸箱等核心设备的性能,观察火焰颜色,判断燃气燃烧效率,聆听风机运行声音,识别轴承磨损,触摸管道连接处感知温度异常,使用专业仪器测量关键参数。 冷藏冷冻系统运行调试: 先进行48小时空载运行,监测箱内温度波动幅度应≤±1°C; 随后模拟实际存储情况,堆放标准负载的测试包,验证开门取货后的温度恢复速度; 最终通过阶梯式调节设定温度,检查压缩机启停频率与能耗变化曲线。 就餐区设施安全排查: 检查餐桌椅的稳定性,采用“三向受力测试法”进行测试。检查地面防滑性能,使用摩擦系数仪检测,摩擦系数≥0.5为合格。 检查照明系统,确保就餐区平均照度达到300lux以上,重点区域如取餐窗口、餐具回收处需提升至500lux。 2 卫生安全与消毒规范落实 后厨环境深度清洁: 灶台区域采用“热碱水浸润+高压蒸汽冲洗”复合工艺,先将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80°C,均匀喷洒灶台表面后静置15分钟,再使用1500psi压力的蒸汽喷枪,按“Z”字形轨迹冲洗,重点清除燃烧器火孔内的炭化油脂。 地面清洁推行“二拖三刮”流程,确保地面防滑系数恢复至0.6以上。 餐具用具消毒流程执行: 消毒全流程需严格遵循“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十字方针。 预处理阶段,使用专用刮板清除餐具残留食物,再经含酶洗涤剂浸泡5分钟后进入洗碗机,水温控制遵循“预洗50°C-主洗65°C-漂洗85°C”梯度升温原则,确保餐具表面温度达到82°C以上并持续10秒。 食品接触面卫生处理: 砧板消毒采用“三色分类+热力灭活”双重保障,按食材类型划分红(肉类)、蓝(水产)、绿(蔬果)、黄(熟食)四种砧板,使用后立即用75°C以上热水冲洗,再放入专用消毒柜进行121°C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刀具维护实行“一用一磨三检查”制度,每次使用后用金刚石磨刀石修整刃口,每日检查刀身是否有裂纹、刀柄连接处是否松动、刀刃锋利度。 3 人员团队调配与岗前培训 人员返岗核查: 对暑假期间轮休的员工进行返岗核查,确保人员到岗率,同时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和健康体检。 技能复训与应急演练: 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复训,包括烹饪技巧、服务流程、食品安全知识等。 同时,开展应急演练,如食物中毒处置、火灾逃生等,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服务流程优化: 结合新学期就餐需求变化,调整运营策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 食材采购与库存管理 供应商资质审核: 对食材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和良好的信誉。 审核内容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 食材采购与验收: 采购食材时,选择正规渠道,严格把关,杜绝“三无”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入。 仔细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密封完好,标签内容是否齐全,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库存盘点与清理: 对库存食品进行全面清理,冷藏冷冻库、冰箱和常温仓库内的食品经过假期的闲置,可能存在变质或过期的风险,对于已打开包装但长期未使用的食品,建议不再使用。 5 食品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 落实主体责任: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按照总局97号令要求设置食品安全总监,同时配备食品安全员,通过明确“关键少数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风险管控与应急处置: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及时将自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来源:餐饮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