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传经送宝】中国食品企业【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与成本管理】相关知识

2025-09-15 17:27:38  点击量:

1

采购谈判

 
 
 

(1)定义与目的

采购谈判是指企业为了采购商品或服务,与供应商就交易的各项条款,如价格、质量、交货期、付款方式等进行协商沟通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达成对采购方有利的合作协议,在确保获得满足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基础上,争取最优的采购条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

(2)谈判要点

价格谈判

这往往是核心要点,采购方要通过了解市场行情、分析供应商成本结构、对比多家供应商报价等方式,与供应商围绕价格进行合理的讨价还价,争取更低的采购单价。例如,通过指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低价情况,要求供应商给予价格让步。

质量条款

明确采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验收方法等。谈判时要确保供应商能提供符合企业生产或运营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同时避免过度的质量要求导致成本不必要增加,比如对于一般办公用品,按常规合格质量标准验收即可,无需苛求高精度的质量等级。

交货期

确定合理的交货时间,既要保证企业自身生产或运营活动不受货物延迟交付影响,又要考虑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能力和供货安排,避免因要求过急交货而使供应商抬高价格。比如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材料,需结合自身生产计划来协商出合适的交货期。

付款方式

商讨付款的周期、方式等,像常见的有货到付款、账期付款(如 30 天、60 天账期等)、预付款等不同形式。采购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争取更有利的付款方式,如较长的账期付款,以此降低资金占用成本,而供应商可能会基于风险等因素考虑有所权衡。

售后服务

对于一些复杂的设备、商品等采购,要明确售后服务内容,包括维修期限、响应时间、是否提供备品备件等,这关系到后续使用成本和保障程度,例如采购大型机械设备,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免费维修服务和快速响应的故障处理机制。

(3)谈判技巧

充分准备

提前了解市场、供应商情况、自身需求等,做到心中有数,谈判时才能有的放矢。比如收集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采购价格信息,分析目标供应商过往的交易情况等。

营造良好氛围

以友好、合作的态度开始谈判,避免一开始就剑拔弩张,有利于双方更顺畅地沟通协商,提高达成满意协议的可能性。

善于倾听与提问

认真倾听供应商的意见和诉求,同时通过巧妙提问获取更多有用信息,例如询问供应商价格构成中成本占比高的部分,以便找到谈判切入点。

提出合理方案

不仅仅是对供应商提出要求,也要主动提出一些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方案,比如增加采购量但要求相应降低价格、长期合作框架下的价格和服务优惠等。

 
 

2

供应商选择

 
 
 

(1)选择标准

质量水平

优先选择能持续稳定提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可考察其过往的质量记录、是否有相关质量认证(如 ISO9001 等)等,例如选择食品供应商时,查看其是否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认证以及过往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

价格合理性

在满足质量要求前提下,价格要有竞争力,通过对比多家供应商报价,分析价格构成,判断其价格是否合理,能否符合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比如在采购原材料时,对不同产地、规模的供应商价格进行横向比较。

交货能力

考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库存水平、物流配送能力等,确保其能按时、足量地交货,比如对于有紧急订单需求的采购,要选择具备快速响应和高效供货能力的供应商。

信誉与口碑

了解供应商在行业内的信誉、商业道德以及其他客户对其的评价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更值得信赖和长期合作,可通过行业论坛、客户反馈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售后服务

如前文所述,对于一些产品需要供应商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产品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技术支持等,这也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像采购电子设备时,供应商能否及时提供软件升级、故障维修等服务很关键。

财务状况

稳定的财务状况表明供应商有持续经营和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选择那些存在财务风险、可能中途破产或无法正常供货的供应商,可查看其财务报表、信用评级等资料进行评估。

(2)选择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企业自身的采购需求,包括采购产品或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筛选供应商提供依据。

供应商搜寻

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潜在供应商,如网络搜索、行业展会、同行推荐、供应商名录等,收集到一定数量的可供选择对象。

初步筛选

依据选择标准,对搜寻到的供应商进行初步的筛选,剔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比如那些质量口碑差、价格过高的供应商,留下一批较有潜力的进行进一步评估。

深入评估

对初步筛选后的供应商进行详细考察,可通过实地考察其生产基地、检测其样品质量、审核其管理体系等方式,全面评估其各方面能力,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采购要求。

选择决策

综合各方面评估结果,结合企业采购战略等因素,最终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

 
 

3

采购成本

 
 
 

(1)构成要素

购买价格

即采购商品或服务实际支付给供应商的金额,这是最直观的成本部分,也是谈判重点关注对象,通过谈判技巧、选择合适供应商等方式争取降低购买价格能直接减少采购成本。

运输成本

包括将采购的货物从供应商处运输到企业指定地点所产生的费用,如运费、装卸费等,可通过优化物流方式(比如选择更经济的运输方式、整合运输资源等)来降低这部分成本。

仓储成本

如果采购的货物需要储存,会产生仓储相关费用,像仓库租金、保管人员工资、库存损耗等,合理控制采购量、优化库存管理可以减少仓储成本,例如采用准时化采购(JIT)模式,减少库存积压。

质量成本

包含为保证采购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所付出的成本,如检验检测费用、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退货换货成本、产品质量不佳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等,选择高质量供应商、加强质量谈判条款等有助于控制质量成本。

管理成本

涉及采购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比如采购人员工资、采购办公费用、与供应商沟通协调的成本等,提高采购管理效率、简化流程等可降低这部分成本。

(2)成本控制策略

优化采购谈判

如前文所述,通过有效的谈判争取更有利的价格、交货期、质量等条款,从多方面降低采购成本,例如通过批量采购谈判争取价格折扣。

科学选择供应商

综合考量供应商各方面因素,选择性价比高、能与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供应商,借助供应商的优势降低整体采购成本,比如选择在原材料产地且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其产品价格可能更有优势。

加强库存管理

运用合适的库存管理方法,如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等,平衡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多库存积压带来的仓储等成本增加,同时防止缺货导致的生产中断等损失。

实施成本分析与监控

定期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持续监控采购成本的走势,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总之,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以及采购成本管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企业需要统筹把握好这些方面,才能实现高效、低成本的采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