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珍贵收藏】中国食品常见的【霉菌来源和应对】策略!

2025-10-29 19:02:43  点击量:

常见霉菌来源

 
 
 

原料带入:

面粉、糖、油脂、乳粉等原料若储存不当(如仓库潮湿、包装破损),易滋生霉菌。

即使原料霉菌量未超标,若烘烤温度不足或时间不够,未杀灭的霉菌孢子会在冷却后重新繁殖。

空气传播:

霉菌孢子轻盈,可随空气漂浮扩散。

车间通风不畅导致湿度积聚、空气沉降菌监控缺失、人员进出带入外部孢子,都可能让刚出炉的烘焙食品二次污染。

设备与工器具:

搅拌缸、传送带、模具、操作台等若清洁消毒不彻底,残留的食品残渣会成为霉菌“营养库”。

消毒剂选择不当(如腐蚀性强、杀菌谱窄),还会导致霉菌孢子残留。

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的过滤器未定期更换、管道内壁积尘发霉,会将外部霉菌孢子直接送入车间。

尤其是冷却车间的新风,若未经消毒处理,会直接接触降温过程中的食品。

冷却与包装:

烘烤后的烘焙食品温度降至30-40℃时,若冷却车间未达到“清洁作业区”标准(空气洁净度、湿度控制),霉菌孢子会快速附着。

包装材料本身的霉菌污染,或包装时的操作污染,也会导致成品霉变。

 
 
 
 

应对策略

 
 
 

原料把控:

严格入厂检测,每批次原料(尤其是面粉、糖、乳粉)需检测霉菌含量,超标原料坚决退货。

科学储存管理,原料仓库保持干燥(湿度<65%)、通风,货架离墙离地10cm以上,实行“先进先出”,避免长期存放。

预处理控制,面粉使用前可过筛,去除可能的霉菌孢子;水采用净化处理,避免微生物超标。

环境管控:

冷却车间核心控制,需满足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25℃。

每日生产后用食品级消毒剂全面清洁消毒(地面、墙壁、天花板),每周至少1次空气沉降菌检测。

新风系统定期维护,每月更换初效过滤器,每季度更换中效过滤器,每年清洗管道内壁。

新风入口加装UV紫外线消毒或雾化消毒装置,确保进入车间的空气无菌。

设备与工器具管理:

制定清洁消毒SOP,生产结束后,先用热水冲洗设备残留,再用食品级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类、复合型二氧化氯)浸泡或擦拭,重点清洁缝隙、死角。

食品接触面监控,每周至少1次取样检测(如传送带、模具表面),霉菌限量≤5cfu/cm。

避免材质风险,选用不锈钢、食品级塑料等易清洁材质,避免使用木质、橡胶等易滋生霉菌的材料。

过程监控:

按GB 8957要求监控,每月至少1次环境微生物检测(空气、食品接触面、人员手部)。

成品抽检,每批次成品检测霉菌含量,若接近限值(如≥100cfu/g),立即追溯排查环节问题。

人员管理,员工进入车间需换工装、洗手消毒、风淋,禁止携带食品、个人物品,避免人为带入霉菌。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