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黑榜公示】广东检出23批次不合格食品,有牛肉干、泡卤鸭掌、虎虾等
2025-06-24 17:13:37 点击量:
本网讯 6月23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5年第18期通告,通报23批次不合格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及其他指标问题。 10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10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标称深圳喆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切牛肉干(原味)和原切牛肉干(川味),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中山市西区金庆发副食商行销售的标称佛山市合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泡卤鸭掌(柠檬味),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万江鑫吉餐饮店使用的汤碗,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林记小吃店使用的汤粉碗,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承记小吃店使用的汤粉碗,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万江鑫吉餐饮店销售的白米饭,菌落总数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珠海市斗门区潮轩兴潮汕原味汤粉店使用的汤碗,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江海区膳粮餐厅销售的芝麻原味斋肠粉(免芝麻不要菜),菌落总数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江门市江海区礼乐第一城渔村酒家销售的净炒饭,菌落总数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该菌群的检出表示可能受到粪便的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使用有大肠菌群的餐具,可能会引起人体腹泻、肠胃感染等不适症状。造成餐饮具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餐馆卫生环境较差、洗餐具的水受到污染等。 7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 7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分别为珠海市香洲黄德顺淡水鱼档销售的大草鱼,五氯酚酸钠(以五氯酚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珠海市斗门区白藤叶正芳水产档销售的虎虾,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组合含量)和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阳江高新区天耀百货店销售的食荚豌豆(荷兰豆),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郁南县好邻居超级商场有限公司销售的番木瓜(水果木瓜),噻虫嗪和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郁南县好邻居超级商场有限公司销售的菜豆(四季豆),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家之福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香蕉(海南香蕉),噻虫嗪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珠海市香洲区拱北鲜宜街商行销售的食荚豌豆(荷兰豆),吡唑醚菌酯、多菌灵和烯酰吗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五氯酚酸钠属于杀虫除草剂,也可消灭钉螺、蚂蟥等有害生物。动物产品的五氯酚酸钠残留,可导致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作用,主要因皮肤接触或误饮污染的水引起,症状有乏力、头昏、恶心、呕吐、腹泻等。《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中规定,五氯酚酸钠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淡水鱼中检出五氯酚酸钠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中违规使用或消毒鱼塘后未清洁彻底。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长期食用恩诺沙星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恩诺沙星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虾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100μg/kg。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也可能是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残留超标。 土霉素属于四环素类,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因其具有促进生长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是防治患病禽畜的常用药物。长期过量摄入土霉素残留不合格的食品,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体内菌群失调、肝脏损伤、过敏反应,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土霉素在虾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200μg/kg。海水虾中土霉素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的药物残留量超标。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1mg/kg。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噻虫嗪是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对蚜虫、蛴螬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嗪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嗪在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噻虫嗪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多菌灵在食荚豌豆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mg/kg。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吡唑醚菌酯,是具有保护、治疗和传导作用的杀菌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吡唑醚菌酯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唑醚菌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食荚豌豆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不得超过0.02mg/kg。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农户为控制虫害,加大了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 烯酰吗啉是具有良好保护性能和抗芽孢形成的内吸性杀菌剂。经口毒性低,无明显中毒症状。但长期食用烯酰吗啉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烯酰吗啉在食荚豌豆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5mg/kg。 3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分别为广州市海珠区秋玉商行销售的标称广东农夫山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甘草橄榄,喹啉黄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中山市潼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潮州市顺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台湾昱泰上庄话梅,糖精钠(以糖精计)和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嘉荣超市有限公司麻涌星河城市广场店销售的标称广东农夫山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草榄(蜜饯),喹啉黄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喹啉黄是一种水溶性偶氮类合成的食用黄色色素,喹啉黄作为合成色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潜在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蜜饯凉果中不得使用喹啉黄,蜜饯凉果中喹啉黄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生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是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在人体内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大部分经肾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但如果长期摄入糖精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话化类蜜饯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5.0g/kg。话化类蜜饯中糖精钠(以糖精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计量不准导致终产品糖精钠(以糖精计)超标,也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增加甜度而过量添加。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话化类蜜饯凉果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8.0g/kg。话化类蜜饯中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度,超量使用甜蜜素;也可能是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甜蜜素含量较高;还可能是添加过程中未准确计量等。 3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分别为广州市白云区同德黄记猪脚饭店使用的饭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白云区棠景东记苏南卤鹅店(个体工商户)使用的汤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三水区育康育文小食店使用的汤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消毒餐(饮)具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餐具清洗消毒过程中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过量,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或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最终残留在餐(饮)具中。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