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黑榜告示 >

详细内容

【黑榜公示】内蒙古检出16批次不合格食品,有原味香瓜子、白酒、老酸奶等

2025-08-29 18:53:05  点击量:

   本网讯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5年第19期通告,检出16批次不合格食品,主要是质量指标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物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1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

 

  1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都乐玛鲜生超市古城店销售的内蒙古聚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味香瓜子,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产品中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葵花籽中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80g/100g。食品中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储存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过度氧化;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脂肪过度氧化,使得终产品过氧化值超标。

 

  2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

 

  2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分别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永华粮行调料杂粮批发行销售的包头市内蒙古舌尖管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酱香地螺,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乌海市乌达区嘉华超市销售的乌海市汉昇泉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汉森清香型白酒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蔬菜制品中不得超过0.1g/kg。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加工过程中,超限量使用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物质,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从而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不符合要求。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但若长期过量食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检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成品白酒的口感,从而违规添加甜蜜素;也可能是白酒、配制酒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

 

  4批次食品检出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4批次食品检出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分别为通辽市科尔沁区西拉木伦大街大家购生鲜超市销售的芹菜,噻虫胺与氧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巴彦淖尔市内蒙古万宾汇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大葱,噻虫嗪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菜卖卖吧蔬菜店销售的大葱中噻虫嗪与姜中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氧乐果是一种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击倒力快。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一定的胃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胆碱酯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 mg/kg。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噻虫嗪是一种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的杀虫剂,能被迅速吸收到植物体内,并在木质部向顶传导。《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嗪在葱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3mg/kg。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根茎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2mg/kg。姜中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1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物超标问题

 

  1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物超标问题,为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易购生活超市销售的赤峰市红山区城南金芥肉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金芥肉,铅(以Pb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铅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蔬菜制品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0.5 mg/kg。铅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大豆、蔬菜种植过程中对环境中铅元素的富集,或辅料带入,亦可能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带入。铅可在人体内积累,长期摄入铅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

 

  7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7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乌兰察布市内蒙古都乐玛商超有限公司销售的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尚阳农林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果酪与海红果片,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都乐玛鲜生超市古城店销售的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尚阳农林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果酪与红果片,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广发草原牛肉干店销售的通辽市优盛达乳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奶皮子酸奶(甜味)(2批次),大肠菌群与酵母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霍林西山香牛肉干店销售的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情河牧场食品加工厂生产的蒙古奶皮子老酸奶,酵母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卫生状况。根据GB 1488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中要求菌落总数5个检验样品需均小于10000CFU/g,且只允许2个样品大于1000CFU/g。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酵母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天然的发酵剂。酵母数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性指标,酵母污染可使产品腐败变质,破坏产品的色、香、味。按照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要求,乳制品中酵母不得大于100CFU/g,酵母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

 

  此外,还有1批次食品检出生物毒素问题,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小侯干果商贸销售的乌兰察布市兴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香花生米,黄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强致癌性的真菌毒素。长期食用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花生及其制品中的最大限量值为20μg/kg。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受到黄曲霉等霉菌的污染,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还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已责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及时将企业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开,并向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报告。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